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守護山西的母親河
——山西省沿汾六市政協聯名提案聚焦汾河流域生態和發展
人民政協網太原1月13日電(記者 王泳)“成立省級層面專班,建立沿汾六地市聯動機制,切實把汾河上、中、下游作為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有力加強協調聯動。”
“加強水污染信息公開,擴大社會監督覆蓋面,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保護汾河水環境生態的良好氛圍。”
“加大汾河流域的調水量,增強汾河的生態基流,杜絕汾河干涸斷流現象。”
……
1月11日,山西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沿汾河流域六市政協主席聯名提交了《關于加強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與該建議同步出爐的,還有六市政協關于建設汾河博物館的建議。
全長716公里的汾河是山西境內第一大河,被譽為山西人民的母親河,汾河流域包括忻州、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六市中的45個縣(市、區) ,人口1401萬,占全省人口40%,以全省27%的水資源和25%的土地承載著全省40%的人口,貢獻著42%的GDP。治理汾河,不僅關系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系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
時隔數月,這是六市政協第二次為汾河吶喊。上一次是2022年9月,在沿汾六市政協“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第一次會議期間,沿汾六市政協主席聯名發出倡議,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傳承歷史文化,共同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汾河流域文化旅游示范帶。
研討會通過了倡議書和會議紀要。省直相關部門負責人還與多地政協提出的加強合作聯動、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做好耕地和基本農田配置、加強對汾河流域水資源統一分配、深入推動水生態建設、強化汛期污染防治、開展禁牧工作資金投入等問題和建議逐一進行了回應和交流。
此前,山西也以汾河為重點,以河源保護修復、河流生態化恢復、兩岸綠化為核心,實施汾河上游綜合治理、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和汾河下游水系綜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全面構建汾河生態廊道。同時,大力推進“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組織實施了以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為重點的京津冀上游地區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以沁河、涑水河為重點的黃河中游(山西)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從考核斷面水質指標來看,雖然汾河流域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但達標情況還不穩定,斷面水質偶有超標現象,減污治污任務依然艱巨,水資源總量不足、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依然沒有得到扭轉。”11日,在省政協全會上,沿汾六市政協在聯名提案中指出,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歷史原因和客觀因素影響,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汾河流域‘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任務依然任重道遠。”沿汾六市政協表示。
針對治理修復任務重、協同治理機制還不完善、監管執法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一一解讀治理的“密碼”之后,沿汾六市政協呼吁,盡快編制《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將水污染治理工作納入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經費保障和獎懲激勵機制。
“建議編制汾河流域水資源全域化配置方案,保障汾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用水需求,盡快協調解決黃河干支流原水同源同質不同價的問題,消除由于價差造成的用水選擇的矛盾。”沿汾六市政協建議,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效率,將是穩步恢復汾河生態的根本路徑。
沿汾六市政協特別提到,職能部門應盡快制定對污水、中水、雨水和礦井水等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扶持政策,鼓勵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再生水的回收利用率,同時加大汾河流域的調水量,增強汾河的生態基流,杜絕汾河干涸斷流現象。
為挖掘、保護和傳承汾河文化資源,挖掘闡釋汾河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打造汾河歷史文化主地標,沿汾六市政協還呼吁建設汾河博物館,以史為鑒,記錄和傳承汾河文明發展史,增強三晉人民凝聚力,為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激發民族自豪感。
“山西至今沒有一個全面系統展示汾河文化的博物館。我們迫切需要挖掘、保護和傳承汾河文化資源,進而挖掘闡釋汾河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打造汾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對于汾河文化博物館的建設緣由,沿汾六市政協在提案中如是表示。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