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石”,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一直是社會各界的熱點關注,也是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多年來持續關注和建言的重點問題。
從急救到康復,是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兩個關鍵環節。在擔任湖南省政協委員期間,向華就曾圍繞現場救護立法、推動急救普及、提升社會公眾現場救護水平及基層急救能力,發展康復醫療事業,加快健康湖南建設等提出多件提案。推動通過“互聯網+醫療”,打造院前院內急救一體化信息網絡,讓急救關口前移;助力建立健全省-市-縣-社區四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
“作為新一屆的全國政協委員,能夠站上更高的履職平臺,代表醫衛界別發聲,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向華準備繼續就基層醫療補短板、疏堵點建言獻策。
向華在前期調研中發現,近年來,基層的急救能力和設備普及均有所提升改善,但目前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仍面臨急救機制不健全、人員短缺等問題。“很多急診科甚至沒有專用的人,而康復醫療往往涉及體力和功能的鍛煉,比如心臟病康復,就是靠不停鍛煉來提升心臟的強度,是運動型的康復訓練,這是有風險的,如果遇到急性缺血等情況就需要急救。”向華認為,補齊基層急救康復醫療短板的核心,就在于能力建設。
“能力建設第一點,就是基層醫療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向華建議,固定基層急診科和康復科的崗位設置和人員編制,推動人才和技術下沉,讓有能力的人能安心干事,留住人才才有未來;第二點則是設備,“現在許多基層康復只能做頸、肩等運動器官的康復,僅限于按一按、捏一捏的康復手段。但最多的康復需求還不在這個范圍內,比如老年女性的盆底肌肉松弛問題,除此以外,還有心臟康復、呼吸康復、外科的術后康復、運動醫學的康復、腦梗病人的康復等很多康復需求。”向華表示,要通過強化康復醫療設備硬件和人才軟件“雙管齊下”,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隊伍的康復護理水平。
“一‘快’一‘慢’在基層很重要,快,是指基層急救的第一線,要為急救贏得時間和機會;慢,是從上級醫院轉入基層后,要讓患者在家門口接受方便、經濟、實惠、安全的治療。”向華在接受采訪時,還提到了一個基層醫療的痛點問題——由于基層醫療能力與水平與上級醫院存在差距,導致很多病人從基層向上級醫療機構轉送缺少病房和病床,上級醫療機構要轉入基層病人也不愿意回去。
“針對醫療機構急救康復的上下流轉通道不暢問題,部分地區通過上級醫師去社區鄉村坐診的方式尋求解決,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向華建議,要從國家層面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推動急救和康復醫療轉上要通暢,轉下要流暢;要通過提升基層醫療水平,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百姓信得過的家門口的醫院。
“白天做康復,晚上回家住。日間康復有利于患者既享受到專業的康復服務,又能居家享受家庭生活。”向華還提出,開放日間康復病房,將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規范項目收費,減輕社會、家庭、醫保負擔,解決社會化住院問題。(劉洋 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