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軍就寧夏水資源利用情況做講解。
圖注: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軍在寧夏兩會期間作大會發言。
人民政協網3月1日電(記者 范文杰)“像咱們這樣的移民村,村民們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糾紛是怎么協調解決的?”“除了依靠村里的賢達人士調解外,通過司法調解得多嗎?”2月7日,在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十里鋪村,新一屆住寧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軍認真地同該村負責人溝通交流,為推進鄉村治理求得更多好的經驗做法。
作為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上一屆自治區政協常委和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軍對于履職并不陌生。問及這些年的履職經驗,王新軍認為,政協提案的基本功在于調研,只有扎實走訪調研,才能掌握到真實信息,提出精準建議。
全國兩會您有什么提案嗎?
“我想結合在基層工作長期關注和民革界別參政履職的重點領域,圍繞‘鄉村治理法治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定西經固原至慶陽鐵路建設’撰寫提案。”王新軍告訴記者,這次專門針對鄉村治理主題開展調研,是對提案內容的充實完善,也是民革寧夏區委會開展專項民主監督的一次走訪調研,凝結著團隊的智慧成果。
記者跟隨王新軍及民革寧夏區委會調研組,先后走訪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植物園村、和順新村和西夏區興涇鎮十里鋪村,對數字化鄉村治理、百姓之家建設及運營、村集體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工作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從田間地頭的走訪到村部會議室里的座談,每到一處,王新軍都會結合自己的關注點認真詢問、詳細記錄,力爭把問題摸清、聊透,并征詢村委會的意見,為精準建言做足準備。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國方面具有戰略性意義。目前,鄉村治理還存在基層自治和行政管理界限不清、銜接不暢等問題,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中,法治保障相對薄弱,鄉村治理方式以及監督機制等也都需要進一步規范。”王新軍說,通過這次調研,他將把加強配套法規體系建設、明晰鄉村治理職責等充實到提案中去,重點呼吁優化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強化各方履職檢查監督,提升鄉村組織化程度,發揮好基層組織當家人、領頭雁的作用,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這成為王新軍另一件提案的關注內容。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踏上新征程,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邁出了新步伐。但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著建設標準不到位、投資標準不精準、政策措施不協調等問題,影響著建設任務推進落實及其綜合效益長期穩定發揮。”王新軍說,今年兩會,希望通過提案建議,科學制定建設標準、優化完善投資政策、調整建設管理措施,保證建設任務推進落實,最大程度發揮項目建設投資效益,夯實農業強國建設根基。
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也意味著肩負起新的更重的履職責任,“希望通過這3件提案能夠為今后的履職工作開個好頭,我也將始終保持初心,永不懈怠,在全國政協平臺上發出更多‘寧夏聲音’。”對于即將翻開的新的一頁,王新軍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