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員記者 呂紅兵
3日下午,陽光燦爛,天空蔚藍。15時整,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預備會議。
社會科學界別的新任委員朱列玉曾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10年間提出了許多優秀議案和建議。在從友誼賓館到人民大會堂的車上,他特別對我談到了歷經三年推進“事實孤兒”(即父親離世、母親改嫁或母親離世、父親再娶,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獨立撫養的情形)享受政府保障故事。老代表、新委員,政協就是他參政議政的新舞臺、好平臺。他深有感觸地說,通過新委員培訓,更加理解“協商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這一重要命題,他將繼續努力,建真言、獻良策。
正好,我從解放日報電子版上,看到了新委員陸銘的心聲。“我感到自己的使命更重了。”來自民建界別、此前擔任過上海市政協委員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陸銘說,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將更有利于自己從全國統一大市場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服務國家發展貢獻智慧。區域發展和人口流動是陸銘近年來持續關注的議題,這次他準備就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平臺經濟發展提交兩件提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大量人口的流動,希望能就相關群體的保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召開之年,我感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必須更努力建言獻策,高質量參政議政。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首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加強法治建設,特別是在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關聯最密切、落腳最實在的關鍵點、重要處,健全制度、完善立法,加快形成并進而完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律體系。這就是今年我準備提交的一件提案的內容。
全國兩會,正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重要方式、最生動實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行進在春天里,我們將不負眾望、不負重托!
(委員記者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邀請支持:本報記者 徐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