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面對世所罕有、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迎難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不僅指引前進方向,更傳遞出無比珍貴的信心。
今年兩會,本報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享他們從那些話語中所感受到的力量,講述他們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具體實踐。
“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
——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司晉麗) 2022年1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指出,“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
“我特別認同總書記的話。能看見多遠的過去,才能看清楚多遠的未來。中華民族篳路藍縷走到今天,5000多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自強不息的奮斗史。”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朝明表示。
“逆全球化”趨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疊加新冠疫情……過去三年多以來,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環球同此涼熱——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產業鏈供應鏈要恢復至疫情以前,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研究者,楊朝明善于用歷史的眼光思考問題。他告訴記者,任何時代都會發生不可預測的困難或災難,客觀環境對于哪個國家都一樣,關鍵是誰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危中尋“機”。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在楊朝明看來,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是可以從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剛健有為、博大寬厚的心境和格局不斷奮進。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到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考察,并仔細翻閱《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籍。當時,楊朝明擔任孔子研究院院長,通過與總書記近距離接觸,他清晰地感受到,總書記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以實際行動明確告訴世人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災妖不勝善政’,孔子看待疾疫的態度也給我們很深的啟示。”楊朝明闡釋道,越是敬慎,越要積極主動。災難也是檢視我們應對能力的時刻,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讓光照進黑暗,要從容機智,以國家行動力形成凝聚力。
三年來,我國始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春節前后,一些省份的招商團主動“出海”洽談合作,國家相關部門也多措并舉助力企業拓市場、拿訂單。楊朝明認為,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積極有為等因素的具體體現。在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不乏依靠信心走出困境的案例。
“到了近現代也一樣。參觀過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人們都有感而發,兩萬五千里長征走得太艱難了!如果不是懷著革命必勝的信心,就不會有穿草鞋翻雪山,不會有壯懷激烈的飛奪瀘定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一窮二白,但通過一心一意抓生產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全國上下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果,各項社會制度也日臻完善。”楊朝明感慨,“爬坡過坎”是不同時代里永恒的命題。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05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