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付振強)“在深入分析我國現行糧食消費結構時發現,飼草已成為保證大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種康表示,飼草不同于作物的生物學特征,飼草育種依賴于飼草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術創新,因為基礎生物學知識缺乏,阻礙了飼草育種進程,而優質飼草品種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
飼草有著明顯不同于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產業目標性狀。種康介紹,我國飼草基礎研究起步晚、規模小,飼草基礎生物學研究的薄弱也造成了我國草種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種康認為,加強飼草基礎生物學問題的系統研究計劃和建制化力量布局勢在必行。
種康建議,設立飼草基礎生物學與生物育種技術重大專項,建立飼草研究范式,以典型飼草種類為模式,系統梳理飼草基礎生物學問題,解析飼草優異生產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快速提升飼草育種水平。
“此外,可組建建制化的研究機構。”種康舉例說,如可組建飼草生物學與種質設計國家重點實驗室,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加快前沿理論和技術突破,實現飼草種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