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如何助力慢病防控?委員專家這樣建議!

2023年03月10日 14:03 | 作者:王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的快速老齡化,我國慢病呈現持續高發的態勢。如何加強慢病防控成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加強慢病防控關鍵在基層,亟須構建一體化的慢病管理體系,這方面‘互聯網+醫療’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和阿里健康互聯網醫院總經理張雯在做客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欄目時共同呼吁。

微信圖片_20230310094301

“互聯網+醫療”助力慢病防控

眾所周知,慢病已成為當下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數據顯示,我國有超1.3億糖尿病患者、3.3億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近1億的慢阻肺患者。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慢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成為制約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朱同玉看來,慢病高發和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比如吸煙、高糖高鹽高熱飲食、運動減少、肥胖等,都會引發慢病。另外,很多慢病都和年齡正相關,我國人口正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這也是我國慢病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慢病防控的關鍵在于重心下沉、關口前移,也就是說防控的重點在社區和鄉村。”不過,朱同玉表示,他經常到基層和邊疆地區調研或義診,發現基層患者確診疾病的時間都比較晚,基層的醫療力量比較薄弱,醫生能力有限,人手不足,預防與治療脫節。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老百姓醫學知識、健康意識都比較匱乏,基層慢病防控面臨較大困難,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基層慢病管理就更難了。互聯網醫療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醫療模式的不足,可以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基層百姓。

這種優勢,在新冠疫情期間更加凸顯。

“去醫院開藥總擔心被感染,去本地藥房,又很難買到藥。”張雯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開始為日常用藥“左右為難”。

微信圖片_20230310094306

疫情中,人們對醫療健康類的服務需求到了一個新高度,從網絡購藥到健康管理、預防保健等,消費者對互聯網健康醫療的認知也到了全新水平。

張雯介紹,以阿里健康為例,去年年底發起安心行動,在醫療安心和用藥安心兩條線提供專業服務,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化運營的手段為患者提供普惠可及的疾病管理服務。對老百姓來說,線上慢病檢查迎來利好——來自全國公立三甲醫院的醫生匯集在平臺,疫情防控期間提供24小時精準醫療服務。全國公立醫院醫生24小時在線,最快60秒接診,優先服務發熱等出現新冠感染相關癥狀的患者。“平臺上特別增設了慢病、孕產、兒科心理等4條線上專科問診服務,為疫情中的重點人群保駕護航,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問醫生,減少因為線下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

不止線上,阿里健康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防疫保供專項行動,搭建起“重點藥品全域精準投放”平臺,在3個小時內便可完成緊缺藥品的購買鏈路,切實服務好百姓的購藥需求。

“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模式,慢病服務中心積極引導以續方為主和離醫療機構較遠的慢性病患者學會使用線上服務,患者不必頻繁奔波、長時間排隊,有助改善慢病患者就醫體驗。”張雯介紹,截至目前,阿里健康已提供腫瘤、罕見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癲癇、哮喘等多個核心疾病種患者管理能力。

“互聯網醫療為社會創造了獨特的價值。”朱同玉認為,互聯網醫療最大化地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可以為患者提供及時的線上無接觸式醫療服務,讓慢性病管理更加智能化,一方面保證了慢病患者正常用藥,另一方面也為患者節省了費用。

“數醫融合”更好護航百姓健康

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健康中國”新藍圖,凝聚著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在阿里健康互聯網醫院總經理張雯看來,這對醫療領域來說是一場真正的春風,大量創新型醫療產品的出現,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就醫便捷度,使民生保障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從服務患者角度出發,張雯表示,互聯網醫療的本質在于通過技術的手段,通過鏈接醫患提升供需匹配。同時,利用技術手段來提升醫療效率,優化服務流程,放大醫療供給能力,伴隨“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平臺上的醫患關系將會更加穩固。

“實際上我們的醫療正往數字化方向在轉型,而數字化過程也提供了非常多的產業機會,甚至是一個產業的藍海。”在朱同玉看來,數字化轉型會催生出一大批在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的產生,將科技和人相結合,是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我們做的移植系統,實際上大數據的準確度已經超過了醫生,可以成為輔助診斷的“專家系統”。當然,醫療離不開醫生,單純靠智能化的系統,患者還不能完全接受,其便捷度還需要提升,需要專業醫生輔助“專家系統”。

當慢病管理擁抱“互聯網+”,將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朱同玉認為,“互聯網+”賦能慢病管理,創新模式會不斷釋放多層次紅利,隨著官方平臺的逐步完善,未來,百姓特別是慢病患者,將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不過,朱同玉也表示,有些患者認為,目前線上診療的便捷度還有待提升,藥品種類不夠多,檢查化驗服務還比較少。未來需要增加藥物和服務的種類,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另外,隨著POCT(即時檢驗)服務逐漸向家庭普及,我們的就醫手段將會更加方便、快捷。

數字化時代,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數字醫療正在向智慧醫療演變。朱同玉表示,現在人工智能、算法開始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使用,可以給患者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醫療服務,特別是對于慢病管理,人工智能將發揮重要作用。“這還是初級階段,更高層次的‘數醫融合’就是不斷完善智能大腦和算法,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

總監制:李木元

視頻監制:宋寶剛、韓月

主持人:易欣

記者:王晶

導播:宋寶剛、周通、杜曉航

攝像:杜曉航

后期:周通

設計:趙慶慶

編輯:黃喆

審核:周佳佳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 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