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資源型缺水城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八年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天津水資源供需矛盾,但未徹底扭轉缺水局面,水資源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建議綜合考慮發展需要、投資分攤、工程布局等因素,科學合理調增南水北調天津中線新增分水指標,保障城鄉供水穩定。
我在調研時發現,自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天津新增城市供水量約83億立方米,近1200萬市民從中受益。下一步,地下水壓采及城鄉生產生活用水量還將持續增加,預測到2035年天津缺水13億立方米,還需通過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予以解決。
建議根據《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遵循投資分攤需要,科學合理調增天津中線新增分水指標。在優化工程布局方面,中線一期總干渠規劃、設計均按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兩個標準考慮,預留調水富余量,特別是穿黃隧洞、天津干線輸水箱涵等控制性建筑物,均已按加大流量的規模進行建設,工程輸水能力還有余量,通過調度措施即可增加北調水量,不需再新建工程。
(李寧馨 魏天權 整理)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1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