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徐金玉)“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為他們提供‘陽光雨露’十分重要。”3月8日,在特邀58組小組討論會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的“陽光雨露”論,引來關注。
何為“陽光雨露”?在王堅看來,這是兩個可以拆分的概念:“‘陽光’是國家政策,‘雨露’則是政府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我們國家近年來已有了許多對企業非常利好的政策,但政府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還需要大大加強,否則滋養企業生長的‘雨露’便無法真正滲透下去。”
他以小小的毛細血管作比方:只有血液輸送到毛細血管,人的整個機體才能保持有充沛的活力,而毛細血管輸送的過程,既關鍵又艱巨。
當前,政府在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就面臨類似“輸送”的難題:以特殊情勢下的補貼為例,補貼政策發布了,但由于政府無法直接對接每一家企業,往往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政策落實,其服務效果便不好準確評估。
“如何‘打通’這條輸送帶、完成服務閉環,我們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數字化技術。”王堅說,疫情防控期間,落實到每位老百姓的健康碼,正是政府提升數字化技術應用的最好例證。這個道理于中小企業,同樣適用。
“我國中小微企業總量已超5000萬家,放在世界范圍來看,已是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如果不采用數字化的手段,難以做好服務保障。正因如此,相較于政策出臺,我們亟須把目光放到政府的數字化轉型上來,對中小企業的服務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準滴灌’。與之對應,中小企業也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就像人喝‘補藥’一樣,也要有能力吸收進去。”王堅說。
他建議,強化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政府的數字化轉型,來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讓“陽光雨露”真正滋養中小企業“生長”。
言談間,他腦海中已然浮現一幅美好的未來圖景:政府部門注入“數字活水”,中小企業漸成“郁郁青山”,中國經濟正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2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