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王惠兵)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海洋碳匯對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有重要意義。其中漁業碳匯是海洋碳匯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漁業固碳增匯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
“我國具有發展海水養殖、增加漁業碳匯的資源稟賦優勢。”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進福建省委會主委嚴可仕表示,福建省在碳匯基礎研究、增匯關鍵技術、交易平臺建設、場景應用等方面邁出了探索步伐,并在司法領域先行先試引入“碳匯”理念。全國首例以海洋漁業“藍碳”賠償漁業生態環境損害的案件在福州執行。
與此同時,嚴可仕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在調研中發現,主管部門雖已發布部分漁業碳匯標準,但整體上體系尚不健全,落地實施還存在“堵點”,“當前,海洋漁業碳匯交易未納入國家統一碳交易市場,未能發揮市場機制和金融政策等要素的積極作用,漁業碳匯方法學研究也需深化,漁業碳匯試點工作亟待開展。”他說。
為此,嚴可仕建議,加快完善漁業碳匯標準體系,讓海洋漁業碳匯開發及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路徑、有方法、可操作。進一步摸清漁業碳匯規模和底數,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各地開展實地調查,結合漁業碳匯核算系數,獲取準確的漁業碳匯量化等基礎數據。加快試點推動漁業碳匯標準實施,引入碳匯金融,探索打造海洋碳匯經濟全產業鏈,支持福州漁業碳匯綜合示范區建設,打通漁業碳匯從開發、認證、交易到抵消的關鍵環節,推動漁業碳匯標準形成世界品牌。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13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