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張園)長期在工商聯工作的經歷,讓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安潤生接觸到很多生態企業。不少企業家向他反映,隨著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很多從事生態保護的企業已經由傳統施工企業轉變為集生產、科研和施工為一體的服務型企業。但在國家統計局行業類別中,一直將這類企業劃為建筑業,使得國家鼓勵的生態服務類項目無法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
據了解,因生態修復工程簽訂的合同大多為建筑施工合同,因此,國土綠化、生態修復等業務在國家統計局行業類別中被列為建筑業。但生態修復業務如退化草原、沙地、鹽堿地、廢棄地、礦山治理等,與傳統建筑工程差異較大,其中生態治理方案、專利草種提供及生態養護等均屬服務類范疇,占到總成本的80%以上。企業難以享受生態服務類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資本進入生態建設領域的積極性。
為此,安潤生建議,將生態保護行業從建筑業調整為現代服務業中的“生態環保與環境治理業”,讓從事生態建設和保護的企業能夠充分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進而調動社會資本進入生態建設領域的積極性,改善目前生態建設和保護主要依賴國家投入的局面,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