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兩會”歸來話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兩會”歸來話發展丨打好擴大內需“組合拳”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 開欄的話
本報從今日起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兩會”歸來話發展》專欄,深入報道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信心,以拼的姿態、闖的勁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新樣子。
今年一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實際增長4.8%,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1個百分點。農民收入的增長,進一步拓展了農村消費空間。數據顯示,一季度,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2%,比城鎮高0.5個百分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更多經濟增長動力源。
著力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
“過去五年,我們雖然在擴大內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因此,著力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是目前我國的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
在他看來,當前擴大內需的關鍵在于把握好兩大抓手:一是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積極創造新消費熱點,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型信用擴張,提振消費市場活力;二是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重大項目落地,以基礎設施投資為引領帶動全市場投資,實現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在加快恢復消費信心,拓展消費潛力方面,楊成長建議在著力提升居民消費傾向,創造新消費熱點,豐富消費場景的同時,合理增加消費信貸,促進消費型信用工具與高品質消費有效結合,豐富消費需求調控工具,加大實施力度。從發揮基建投資撬動作用,實現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相互促進角度,他提出,要加快推進“十四五”時期重大項目開工,全面統籌推進中西部基礎設施投資,拓展基礎設施投融資方式,持續提升基礎設施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撬動作用。
推進城鄉協調和區域協調發展
“要素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的暢通國內大循環,是立足全國、面向世界的統一的大循環、大市場,不是建設本地區、本部門、本區域的小市場和小循環。因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定要從全國協調發展的全局高度,著力全面推進城鄉協調和區域協調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
黃群慧提出,提高國內大循環覆蓋面需要打破城鄉、區域的經濟循環障礙,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強城鄉和區域的經濟聯系,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一方面,要將新型城鎮化戰略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協同,通過城鄉融合、縣城建設進一步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帶動和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重要城市群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同時,強化其他地區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的功能發揮,最終形成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有效支撐新發展格局的現代化區域經濟體系。”黃群慧表示。
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應用空間布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建議,以數據為紐帶構建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在她看來,“東數西算”是與“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比肩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也是數字經濟時代一項超大規模的新基建工程,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一方面,‘東數西算’將縮小數字經濟時代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增強東西部地區經濟聯動,為西部地區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良好契機。另一方面,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將數據中心布局在西部,將大幅提升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對于我們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意義深遠。”鐘瑛認為,通過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和應用的空間布局,有助于形成數據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全國性要素市場,有助于在西部地區打造新的數字經濟增長極,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西部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以人的城鎮化為突破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的思考主要聚焦于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何為突破口?他的觀點是:以人的城鎮化為突破口,加速農民市民化進程,推進高質量發展。
“從革命時期、建設時期到改革開放、新時代,農民問題一直都是根本問題。這是由我國農民多的這個基本國情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如果沒有農民的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
劉尚希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能通過把農民留在土地上的辦法,應該統籌考慮農民的未來取向:不離土的農民、離土不離鄉的農民、離土又離鄉的農民。城鎮化過程,從很大程度上講,就是農民市民化的進程。農民市民化是一場影響深刻、意義深遠的社會變革。“這既是我們要補的短板,也將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劉尚希建議在以城鄉二元體制改革為抓手,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快社會化改革的同時,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進程,區域規劃、公共服務、投資布局、轉移支付、編制安排等“隨人走”,做好政策之間的協調,形成合力。(本報記者 呂巍)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4月24日 第 01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