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彰顯政協新作為 創新履職的福州故事>要聞
變“東躲西藏”為“集中規范”
福州“同心便民巷”攤主贊居民愛本報訊(記者 王惠兵)干凈、整潔的巷子規劃了20個攤位,攤位上橙白相間的雨遮整齊劃一,整體抬升的地面一改往日坑洼的面貌……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茶會小區“同心便民巷”在換上色彩明麗的“新裝”后重新開放“營業”,現場人頭攢動,攤主與顧客的交談聲此起彼伏,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茶會小區是福州的老舊小區,外來人口占三分之二。一直以來,小區內的衣物縫補、修鞋修傘、賣鎖配鑰、電器維修等攤點有占道經營現象,不僅妨礙車輛、行人通行,帶來交通、消防安全隱患,也直接影響了市容市貌。
“攤主們在小區擺攤多年,與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福州市新階聯理事、福州新階層志愿服務團領隊張潔將一切看在眼里,萌生創建一個集中擺攤點的想法。“解決攤主們到處流動的問題,既方便居民生活,也希望借此幫助社區有需要的群眾實現就業。”她說。
說干就干,在福州市新階聯的支持下,組織人員籌措資金,與城管、物業、業主等約談協商。今年,“便民巷”納入2023年社區微改造項目,劃定茶會小區8棟11棟區間長120米、寬8.5米的通道為經營范圍,打造規范有序、溫暖有愛、童叟無欺、便民利民的“同心便民巷”。
小攤點,大民生。福州市新階聯始終以關注民生需求為出發點,把推動民生改善落到實處。如成立“福州新階層志愿服務團”,組織發起“同心書屋”公益項目,走進社區、鄉村、企業開展法律咨詢、公益課堂、醫療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打響了社會服務品牌。
“以前遇上檢查要到處跑,工具可能會被沒收,現在不用‘東躲西藏’了。”有著6年擺攤經歷的“老攤主”劉迎春說起這次改造贊不絕口。
“目前攤位已經出租一半,我們預留了3個公益性攤位。下一步,我們計劃統一定制廣告牌、操作臺等。”張潔說,未來希望打通便民生活圈的微服務循環,讓居民享受到更貼心、更溫暖的服務。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