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本網原創
如何加速科創融合?蔡司在進博會這樣“揭秘”!
人民政協網上海11月8日電 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蔡司與覓可羅(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本土化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演繹從展商變投資商的進博故事。作為蔡司“科創·融合”理念的踐行實例,此舉旨在依托蔡司顯微成像前沿優勢,通過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賦能本土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以及人才培養,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共同構建創新生態圈,推動中國科研創新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商務部、科技部及各省市政府相繼印發支持外資政策文件,鼓勵外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深化科技開放合作,打造產業鏈共同體。作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臺,進博會積極為中外企業搭建交流平臺,創造合作契機,促進展商變投資商。在此背景下,蔡司顯微鏡應勢確立契合中國發展需求的“科創·融合”理念,旨在借助自身全球化平臺和創新資源優勢,推動前沿科技與本土創新產業的深度融合,帶動中國本土創新成果轉化,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成效,助力中國融入“全球科研圈”,提高中國創新影響力。
蔡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顯微鏡事業部總負責人張育薪表示:“‘科創·融合’理念由來已久,它根植于蔡司長期堅持的本土化戰略當中,為助力中國科技創新騰飛而生,此次簽約就是力證?;凇⒆阒袊?,輻射全球’的戰略定位,蔡司希望借助全球化集團優勢將中國本土創新成果推向國際平臺,為全球市場帶來更加優質的創新解決方案,成為全球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p>
近年來,國家在科研領域的持續投入、國內產業鏈日臻完善以及創新人才的積極回流為本土創新孕育了肥沃土壤。作為世界上第一臺復合式顯微鏡的發明者,蔡司承襲德國精益求精、創新卓越的科研傳統,在177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引領著顯微成像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水平的提升。
面對中國創新發展的全新形勢,蔡司以“科創·融合”理念為指導,通過提供高級別顯微成像支持、開展標準化技術培訓、培養本土科研人才等方式助推中國突破技術瓶頸,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由蔡司和北京納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李棟團隊合作推出的Multi-SIM系列產品正是“科創·融合”的落地成果,為基礎生物醫學、臨床病理、藥物精準篩選等研究,提供出色的高速、長時程、超分辨活細胞成像全流程解決方案。
“科創·融合”的推進離不開人才支撐。不久前,蔡司憑借卓越的行業洞察力、強勁的創新實力及充足的人才儲備入駐浦東新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迎來創新人才孵化、本土企業合作新機遇,相關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
“雙碳”目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的迫切需要。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學科,電化學在新能源、海洋探索、航空航天、工程建設、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中不可或缺。顯微鏡作為可觀察微觀結構的工具,在電化學研究中能夠協助科研人員觀察電極表面的微觀結構、跟蹤電化學反應的動態過程,助力其根據微觀世界中的電化學現象解決高新科技等領域材料設計與效率優化等難題,促進創新技術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據了解,為助力電化學的發展和應用,蔡司攜手由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廖洪鋼團隊創立的廈門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國內首個具有高品質成像和先進分析特點的原位液體電化學顯微解決方案。依托廈門大學強大的科研資源,超新芯在科研領域成果豐碩,此方案正是源自廖洪鋼教授團隊的創新成果,通過蔡司功能強大的掃描電鏡,配合專業原位液體電化學樣品臺,為電化學實驗中的結構演化規律和界面反應機理提供高質量的成像表征,提升電化學研究質效,助力新能源等領域的本土科研創新。(崔呂萍)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