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要聞
浙江,不斷擴展與世界的“對話”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觀察
新華社杭州11月10日電題:浙江,不斷擴展與世界的“對話”——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觀察
新華社記者俞菀、朱涵、張璇
初冬的烏鎮,古樸的青石板路上群賢畢至,共赴一場“十年之約”。
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隆重召開,傳統和現代、人文和科技在這里交相輝映。
回望十年來路,烏鎮峰會以網絡之名謀合作、圖共贏,見證了從“數字浙江”到“數字中國”的演進。新起點上再出發,通過創新踐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浙江數字化建設提質升級,不斷擴展與世界的“對話”。
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
走進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一項項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引人注目:核心產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285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億元,年均增速13.6%;擁有超萬家數字經濟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24萬件數字經濟領域發明專利。
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到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浙江全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創新開放中實現普惠繁榮、合作共贏。
隨著烏鎮峰會釋放的“磁場效應”不斷擴大,思想在這里碰撞、人才到這里尋訪、資金到這里獵投、項目到這里對接,浙江數字經濟能級不斷提升。
“數字技術已經將人類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為數字時代變局提供全球公共平臺。”浙江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方興東說,烏鎮峰會及其背后“數字浙江”20年的探索積淀,必將在新的10年中凸顯更大的思想力和引領力。
數字治理筑牢安全防線
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說,信息技術在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也給全球發展帶來了挑戰,引發了對傳統規則甚至倫理的挑戰,帶來了網絡安全、隱私保護等一系列全球共同難題。未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將針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聯合開展研究。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承辦方,浙江在全國率先探索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實施產業數據分類分級安全防護,推進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試點工作,加強數據產品流通交易合規監管。
中國(溫州)數據智能與安全服務創新園落成后,加快探索建設數據安全與合規體系、數據產品市場化交易機制。園區入駐企業每日互動創始人方毅說:“溫州數安港如今已是數據要素產業的一方熱土。”
浙江已實現行政村5G覆蓋率100%,全國首個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成使用,累計建設數據中心202個。浙江不斷加快數據安全體系構建,包括風險核查、數據梳理、數據保護、監控預警等多個方面,讓企業和組織的數據資產得到妥善保護。
以數字文明促平等包容
醬園染坊、書院長廊,智慧停車、無人駕駛……古老的江南文化與前沿科技創新正實現融合發展。這正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所要傳遞的理念。
如何建設數字文明?就像良渚時期的“稻谷”,如今“數據”成了最基礎的資源,互聯網成為新“稻田”。浙江要努力完成數字化建設的躍升,為數字文明建設探路。
堅持信息技術造福于人、科技發展以人為本。2023年,在烏鎮峰會帶動下,共有1200多家單位發布1萬余個招聘崗位,吸引19萬名人才前來應聘。“在浙江,目前我們已打造了超150款為民惠民應用。通過一個個小應用撬動為民服務大動能,不斷提升未來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浙江移動相關負責人說。
用好數字展會平臺,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感染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中華古籍資源庫”建設、甲骨文的數字化回歸,數字敦煌、故宮百寶,烏鎮峰會呈現的網上文化交流項目給外國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讓互聯網為年輕人賦能,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本屆烏鎮峰會第一次設立了“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首批全球青年領軍者之一、畢業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葉晨暉說,領軍者們將借助自身才智并發揮善意,讓整個世界連接在一起。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