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同心筑夢·港澳臺僑委員履職故事
在政治參與中促進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吳志良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全國政協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平臺,是一所大學堂。作為澳區全國政協委 員,我一直努力積極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無論是對本職工作還是自身思想和能力提升方面,都有巨大的促進。
過去五年來,無論是參加全體會議、共商國是、對口協商、調研考察還是 提交提案、參與讀書群的導讀,本人都獲益匪淺。特別是因為工作關系親身參 與貴州省從江縣的扶貧以及“中國共產黨的 100 年”大型展覽的舉辦,都成為我人生最為難忘的經歷,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兩地扶貧心連心
2018 年 5 月 23 日,澳門基金會和貴州從江縣簽訂了援建協議,投入 3000 萬人民幣支持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建設占地 2.3 萬平方米的新校舍,同時撥出 600 萬元資助從江貧困學生就讀澳門高等院校,并通過我們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殘疾人基金會的合作為從江培養 400 名幼兒園老師、捐贈 8 輛救護車,為 360 名殘疾人士配置助聽器。
2018年5月23日,時任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政府代表團與貴州從江縣政府簽署9項幫扶從江項目協議,涉及教育、會展及經貿合作、援建等多方面。其中,澳門基金會與從江縣政府簽署了《援建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的意向協議》,投入3000萬元人民幣支持援建從江縣丙妹鎮大歹小學建設占地2.3萬平方米的新校舍
澳門參與國家精準扶貧工程,體現了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居民愛 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和濃厚的家國情懷。經過前期多次調研,我們選定了捐贈一 所學校作為主要扶貧目標。初期,當地領導建議學校設在縣城,可以擁有比較 優質的教師隊伍。經過與當地政府的多次磋商,最后還是決定在大歹小學原址 附近建設新校舍,方便周邊 6 個自然村的小孩上學,并有利于小朋友維系與家人的親情和當地村落的文化傳承。
學校的建設工程非常順利,2019 年秋季竣工開學,貴陽一家小學還派出校 長和優質師資協助學校發展。在澳門回歸 20 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連線大歹 小學,大歹小學成為澳門與從江結緣的一張亮麗名片。2020 年 11 月,我隨澳門新聞代表團再次訪問大歹小學,當看到學校嶄新的面貌時感到非常的欣慰,特別是看到原來羞澀的小朋友現在一副蹦蹦跳跳、活潑開心的樣子,與三年前 判若兩人,我的眼淚忍不住地流了出來。我知道這是喜悅的眼淚,因為我看到了鄉村新一代的希望。
2020年11月18至22日,參與了由澳門中聯辦嚴植嬋副主任組織率領的澳門媒體“脫 貧攻堅貴州行”采訪團,深入了解澳門對口幫扶精準脫貧工作落實情況。采訪團走訪了由澳門基金會援建的丙妹鎮大歹小學,學校硬件設施完善,有教學樓、實驗室、儀器室、美術室等,看到學校嶄新的面貌以及小朋友活潑開心的樣子,采訪團深感欣慰
2018 年汶川地震 10 周年紀念之際,我們回訪援建項目看到受災居民重建 生活信心時,也不禁流下了同樣的淚水。當時我有感而發 :這不僅是簡單的援 建工作,也不僅僅體現了澳門居民與內地居民血濃于水的關系,更為重要的 是,對所有澳門居民來說,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愛國主義教育。事實上,無論 是四川還是貴州從江,澳門學校和社團都組織了大量的青少年去參觀學習,大大增強了澳門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觀念。
2021年7月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參觀了由澳門基金會承辦的“中國共產黨的100年”大型主題圖片展,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一行陪同何厚鏵副主席參觀
一場令人動容的展覽
2021 年 6 月,澳門基金會承辦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 特區聯絡辦公室和澳門特區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 100 年”大型主題 展覽。澳門基金會 30 多年來舉辦過數百場展覽,但沒有一場展覽像“中國共產黨的 100 年”大型主題展那么令人感動、影響那么廣泛而深入。
預約系統剛剛開放,電話就被打爆。短短 23 天展期內,超過 43000 人、 占澳門 6% 的人口觀看了展覽,是澳門日均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扶老攜幼甚 至坐著輪椅觀展的場面令人動容、令人難忘,真實體現了澳門居民對中國共產 黨的真心擁護。這是一場全澳門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澳門居民對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系統了解和認識,也鞏固了澳門社會的政治基礎。我想,愛國愛澳、真心實意擁護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澳門各界最大的共識,成為澳門社會的主旋律。
展覽結束之后,我們將所有展板贈送給澳門大學圖書館永久收藏,并在國 務院新聞辦的協助下開通了線上展覽,希望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重溫中國共產黨 100 年的奮斗史,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謀振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和全過程。
隨著中共二十大的召開和澳門各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在澳門 再次掀起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熱潮,為進一步團結凝聚澳門的民心和提振疫后 經濟重建的信心,為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納入國家治理體制和落實“愛 國者治澳”原則創造條件、奠定基礎,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努力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