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協商建言
付玉杰委員:強化科技賦能 為北京“延綠”“增彩”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李京 康亮 王星星 袁世鼎 賴仁杰 謝阿愁 張佳琪 馬嘉悅)樹木,增進著民生福祉,寄托著濃濃鄉愁,沉淀著歷史文化,見證著發展變遷。“近年來,北京市的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森林資源均衡發展,城鄉生態環境發生了可喜變化,為打造生物多樣性之都、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召開期間,市政協委員付玉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北京邁入了進入全域森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同時也對城市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付玉杰看來,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力量是城市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我們要打造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團隊,為中國林業綠色產業發展貢獻力量。”這是付玉杰多年來的工作方向和履職目標。
近年來,北京推動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三季有彩、四季常綠,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北京如何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對此,付玉杰建議,針對北京冬天綠色偏少需“延綠”和綠化的“增彩”需求,結合鄉土植物調查,收集耐寒性較高、葉色和花色變異豐富的植物,解析其耐寒和色彩變異的生理及分子機制,并利用分子育種手段高效培育“延綠”和“增彩”植物。
“加強鄉土植物調查評價及高效繁育技術研究很關鍵,應加強北京現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和評價工作,結合典籍文獻、館藏和數字標本信息、孢粉學數據等了解北京地區歷史上鄉土植物的種類及分布情況,建立北京鄉土植物名錄,篩選并繁育大量優良種質。”付玉杰進一步建議。
2023年夏季,京津冀地區遭受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暴雨洪澇等災害,門頭溝、房山區受災嚴重。區域災后生物多樣性評價和生態修復問題一直牽動著付玉杰的心,“應盡快明確災后地區尤其是其境內河溝、河道、湖泊、濕地等地,生物多樣性水平現狀,及時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生態修復方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