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精彩視頻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鄢永庫:以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現代化
人民政協網南寧1月24日電(記者 肖亮升 付振強 劉佳政 滿達呼 劉冠雄)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百色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主任鄢永庫表示,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現代化,應進一步堅持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兩端發力,著力解決“無機好用”問題,堅持農機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不減,著力解決“無人用機”問題,堅持推進農機、農藝和農業經營方式協同發展,著力解決“農機下田”問題。
鄢永庫認為,應進一步圍繞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研發更多適合區情、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并加大技術宣傳與推廣應用,加快農業機械裝備高質量發展,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同時,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和作業補貼力度,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充分調動各類生產主體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并建立健全農機生產托管服務機制,通過代耕代種代管代收方式,推動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
丘陵山區如何通過農業機械化助力農業現代化?鄢永庫建議,可通過加強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機作業條件,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除此之外,鄢永庫還建議,應組織培育并發揮好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力量,吸引更多“新農人”加入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中來,通過培育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專業戶、農機服務企業等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提升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化程度,提升服務農業產業的綜合能力,有效提高農業產業發展水平。
“可通過完善生產托管及聯農帶農機制,引導農機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互利共贏的生產聯合體,有機銜接小農戶和大農業。”鄢永庫補充說,還應進一步推廣“全托管”“半托管”“地入股”等服務經營模式,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向全過程、全產業延伸。“通過生產主體與服務主體兩方面協同發力助推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