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聚焦
“我想給更多老人一個溫暖的‘家’”
——訪江蘇省政協委員、徐州幸福園普惠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周長芝
周長芝(中)和老人們 受訪者供圖
2011年至今,江蘇省政協委員、徐州幸福園普惠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周長芝開辦的養老機構先后收住照護各類老人上千人次,免費為16位抗戰老兵、26位孤寡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為156位困境老人和殘疾人累計減免費用100余萬元。在江蘇省“兩會”上,她積極為更多老人的幸福晚年建言獻策。
前半生教書育人 后半生照料老人
“湯圓出鍋嘍!”2月24日,元宵佳節,江蘇徐州市幸福園養老服務中心的午飯時間一片歡聲笑語,老人們吃著熱乎乎的湯圓,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大早就過來忙活了,逢年過節,都是我們這個小家庭陪著養老院一大家子一起過。”江蘇省政協委員、徐州幸福園普惠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周長芝告訴記者,“大年初一那天,我們還給90歲以上的老人發壓歲錢,給孤寡老人添置了過年新裝。從開辦養老院起,這個習慣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如今在幸福園養老服務中心入住的200余位老人,一半以上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從早晨起床、洗臉、穿衣,到一日三餐、輔助運動,再到為老人洗腳、洗頭、更衣、修理指甲等,雖然養老院中已有70余位員工,周長芝仍然習慣親力親為。
“護理老人是一件特別瑣碎繁雜的事,比如給失能老人喂頓飯可能就需要個把小時。”周長芝說,“所以做養老這件事,必須有特別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
在養老中心,周長芝習慣稱呼老人們“老爹”“老娘”,而老人們則親切地稱她為女兒。“外出開會或學習時,很多老人會打來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去。”周長芝說,“在這里入住時間最長的老人,已經有13年了,今年103歲,后來她的女兒也住了進來。”
“大部分老人的子女不能常陪在身邊,他們會覺得孤單寂寞。”看著因為思念子女而悶悶不樂的老人,周長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些年,她自學老年心理學、營養學等專業知識,還多次赴北京、上海、廣東等專業養老機構學習取經,再將自己所學及時和員工溝通交流。
“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全國敬老之星”“中華孝親敬老之星”……這些年,周長芝對老人們的一顆真心,被越來越多人看到,也獲得了諸多榮譽。很多人不知道,對于養老事業,周長芝其實是“半路出家”。
從事養老事業前,周長芝在教育崗位從業23年,先后做過徐州市4所中學的校長,深受學生和教師的敬重和喜愛。
2011年,周長芝母親的去世,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我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帶大了我們8個兒女。母親不僅把我們養得很好,還收養了一名孤兒,又陸續照料了16位孤寡老人。一家人生活雖然艱難,但很快樂、幸福。”周長芝回憶道。
在母親彌留之際,她希望周長芝能夠照顧好她一直贍養的老人們。望著母親期望的眼神,周長芝緊緊抱著母親,連連點頭讓母親放心。
不久后,周長芝向學校遞交了辭呈,很多人勸她三思,但她說,“沒有什么比完成母親的遺愿更重要,我不僅要照顧好她囑托的老人,還要辦一家養老院,給更多需要的老人一個‘家’。”
三代人為愛接力
在40多歲的年紀驟然轉變賽道,周長芝雖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遇到的困難還是遠超她的想象,“最難的是剛開始的那兩年,我們接手了一家即將倒閉的民辦養老院,一邊忙著裝修改造、購買設施、招聘護理員,一邊要照顧好現有的老人,同時還要學習養老相關的知識。”周長芝說。
養老院剛收拾好沒幾天,周長芝就遇到了第一位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86歲的張阿姨住進養老院時已是膽囊癌晚期,常常痛得趴在床上直咬牙。”周長芝說,“那段時間經常陪著她聊天,給她講點開心的事。原來學校的學生們也會利用休息時間來到養老院,為老人唱唱歌跳跳舞。”
彌留之際,張阿姨一直拉著周長芝的手,不住地喊著“好閨女,好閨女……”張阿姨走后,周長芝為老人辦好了所有的后事,“這些年,送走了三四百位老人。”周長芝說,“心情難免會有低落的時候,但這件事總要有人做。從事養老事業這些年,愈發敬畏生命、珍惜美好。”
除了離別,養老院里也偶爾會出現“奇跡”。88歲的李大爺因腦梗癱瘓在床,“醫院多次下了病危通知,兒女們也不抱希望,送老爹到養老院享受臨終關懷服務。”周長芝和伙伴們一起精心呵護,全力照顧李大爺。“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李大爺臉色好了很多,常能聽到他哈哈大笑。”不久前,李大爺的兒子為養老院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不是兒女勝兒女,不是親人勝親人。
由于服務周到、耐心細致,周長芝的養老服務中心漸漸成了當地老百姓口口相傳的養老“好去處”,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養老院也變得“一床難求”。為了讓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2013年,周長芝在家人的支持下賣掉了原本為兒子準備的婚房,陸續又開了4家養老院,先后接收了千余位老人。“后來為了便于管理,合并成了2家養老機構。”
“可以說我把所有精力都撲在了養老院上。”這些年,周長芝曾多次出現因過度勞累而引起的暈厥,“有一次兒子、兒媳在身旁,把他們嚇壞了。”因為擔心母親身體,周長芝的兒子和兒媳也先后辭去了原本不錯的工作,加入養老院。“看著母親的大愛被第三代人接力傳下去,心里很欣慰。”
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國事”
作為江蘇省政協委員,對于周長芝來說,每年省“兩會”上,讓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都是繞不開的熱點話題,“讓老人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國事’。”
提交提案5件、社情民意2篇,參與協商議政活動8次、各類會議活動等19次,開展道德講堂、黨課教育等36次……談及一年來的履職足跡,周長芝細數著自己的“作業”。不久前,她還獲得了2023年度江蘇省政協優秀委員稱號。
去年江蘇省“兩會”期間,周長芝提交《關于多角度實現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的提案》,提出養老機構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從業人員技能素質亟待提升等問題,“提案得到了江蘇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回復和落實。”
2023年5月,江蘇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全面提升康養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素質,累計開展康養類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3萬人次。
履職一年來,周長芝到全國多地養老機構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走訪了40多家養老機構,深入調研了300余位老人的所想所盼。“能幫助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會通過政協平臺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把老人們的心聲帶到省‘兩會’上。”周長芝說。
今年省“兩會”上,周長芝呼吁全社會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工作,廣泛為老年人辦實事、獻愛心,組織開展節日走訪慰問養老院送溫暖等活動,熱心為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共同守護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讓‘老有所養’像陽光普照每一位長者。”周長芝告訴記者。
這些年,養老院里多了很多“90后”護理員的身影,這讓周長芝高興不已。“目前有8位‘90后’。剛到養老行業時,很少能看到年輕人。”周長芝說,“這說明老齡化社會促進了社會對于老年人的認知和理解,敬老愛老助老蔚然成風。”
談到夢想和將來的打算,周長芝說未來她還想再辦一個集養老、醫療、老年康復、老年大學、老年娛樂等項目于一體的養老綜合體,讓更多需要照顧的“爹娘”安度晚年。
“同時,我今年還想成立一個委員工作室,把政協委員中的養老從業者匯聚起來,爭取在政協平臺上,為養老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周長芝笑著告訴記者。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