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轉化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實現“雙碳”目標而布局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可再生氫(綠氫)產業處于綠電轉化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其高質量發展是提升綠電轉化產業能力的重要基礎。全國政協委員王中良提出,為保障我國持續開辟綠色能源新跑道,推動我國綠氫利用取得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
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氫氣消費國,但目前我國還沒有綠氫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比近兩年綠電產業發展需求明顯滯后,且尚未要求生產綠氫的電力來源必須配備綠證,這將給我國未來綠氫及綠氫制品參與國際貿易帶來標準互認風險。
王中良認為,隨著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制氫將是規模化發展綠氫產業的重要一環,需及早納入綠氫標準體系,以碳排放控制作為綠氫認證的“標準線”,國家要統籌推動綠氫標準出臺。
“國家相關部門應立足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和資源條件,統籌推動制定綠氫技術國家標準,明確并網制氫綠電認證方式和電價定價依據,并結合我國綠電轉化產品市場規模在標準中覆蓋綠氫制品碳排放要求,培育我國綠氫產品市場。”
超前開展制氫技術路線研究至關重要。王中良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鞏固風能光能制氫優勢的同時,兼顧探索研究制氫技術路線,促進綠氫消費的空間供需匹配,持續優化核電發展方式和綠氫產業鏈布局。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根據各地既有能源基礎設施條件和經濟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布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推動在社區、園區、礦區、港口等區域內開展氫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在可再生能源基地,探索以燃料電池為基礎的發電調峰技術研發與示范。結合偏遠地區、海島等用電需求,開展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示范應用。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多種儲能技術相互融合的電力系統儲能體系。
未來我國氫氣需求將持續增加,其中交通需求增速最快,將是氫能消費的重要突破口。對此王中良十分關注。他認為,亟需推進綠氫下游產品的綠色價值認證以提高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我國綠氫產品在國內外的市場認可度,促進產品價值和國際標準接軌。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立足本地氫能供應能力、產業環境和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大型氫能航空器研發,不斷提升交通領域氫能應用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