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履職讓我感到充實
——訪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丁時勇
人民政協網3月3日電(記者 王慧峰)充實,是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重慶市委會主委丁時勇過去一年履職過程中的最大感受。十四屆全國政協為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進行了大量積極探索與創新實踐,作為連任三屆的“老”委員,丁時勇沉下身去、扎根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履職答卷。
多年的履職經驗使丁時勇堅信,調查研究是政協委員必須練就的基本功:只有通過細致、深入的調查研究,才有可能形成高水平的調研報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才有可能被有關部門采納,從而轉化為真正的決策,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
丁時勇一直緊密關注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條暢通雙循環的重要紐帶的建設。2023年9月中旬,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調研組先后赴重慶、廣西圍繞“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開展專題調研,丁時勇全程參與,實地了解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進展、經驗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在重慶,調研組走進位于沙坪壩區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近距離感受到了當地在口岸建設、物流運營、智慧化平臺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在廣西,調研組逐一考察了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南寧國際物流園、平陸運河馬道樞紐和青年樞紐、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地,并與有關企業和港口碼頭負責人交流,收獲頗豐。
當年12月7日,在全國政協“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雙周協商座談會上,丁時勇作了題為“加快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發言,相關建議得到了與會國家部委負責同志的積極回應。而近三個小時的深入協商,也讓他更加深刻認識到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意義。丁時勇表示,將繼續關注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推動高水平共建中發揮全國政協委員的作用。
丁時勇組織致公黨重慶市各級組織深入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帶頭領學促學;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活動時,他率隊赴紅巖革命紀念館接受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教育,并通過專題宣講不斷增進黨派成員和身邊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曾在高校教學十余載的丁時勇委員還發揮所長,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心得體會、對中共中央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寫成文章發表在報刊上,切實擔負起“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丁時勇還推動重慶市政協農業農村委在《重慶政協報》上設置“探索重慶特色城鄉融合帶動鄉村振興新路子·政協委員在行動”專欄,引導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在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農業農村領域引發強烈反響,有力有效推動了“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政協委員履職盡責不僅要聚焦‘國之大者’,更要關注‘民之關切’。”2023年10月26日,丁時勇以全國政協委員和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的雙重身份來到重慶市大足區,現場耐心傾聽群眾訴求,并協調大足區龍水鎮、區住建委、區人社局等相關單位研究解決大足區14名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及兩戶居民拆遷補償歷史遺留問題,贏得了在場群眾的由衷肯定。“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要設身處地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辦事情。”在丁時勇看來,政協委員工作重心必須下沉到基層。不僅“身入”基層,也要“心到”基層,做到腳下沾泥、身上沾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委員要更好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知情明政、掌握民情是基礎中的基礎。所以,必須要牢固樹立群眾意識,堅持走群眾路線,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層,努力了解群眾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自己又能夠為群眾做點什么,不斷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結合這些年的履職實踐,丁時勇體會深刻。
談及過往履職的心路歷程,丁時勇坦言“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在學習”。他寫下這樣一段感言,既為自勉,也是期待:必須以“茍利國家生死以”的勇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姿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滿懷信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以團結凝聚力量,以實干踐行使命,不斷開創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