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電 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術已經成為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的代表,其蘊含的技術潛力以及應用潛力為各行各業帶來了無限遐想空間。“應該盡快出臺AI手機生態標準,加快形成通信行業新質生產力。”全國政協委員、東南大學副校長金石從AI大模型技術與應用領域更高效結合的角度提出建議。
AI手機為通訊行業彎道超車提供機遇
中國在AI大模型應用方面有著巨大空間。2023年11月發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相關數據顯示,世界各地均在積極推動大模型研發和應用,其中美國和中國發布的通用大模型總數占全球發布量的80%,成為大模型技術領域的引領者。
“數據顯示,我國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產品,大模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梯隊。”金石表示,AI大模型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層面高度重視通用大
當前,AI大模型發展呈現出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業化應用的發展路徑,多個場景與領域的應用紛紛上線。金石認為,中國要想在AI大模型的應用中搶占高地,必須選好賽道,將AI與人人持有的手機結合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AI手機將是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后通信行業的第三個重大變革階段,也是國產品牌真正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機遇期。”在今年的調研中,金石發現OPPO等國產手機廠商已推出全球首個端側應用70億參數大語言模型,包括AIGC
金石表示,通信和AI大模型的融合已作為6G發展的主要方向,AI手機也將成為整體提升通信行業大模型競爭優勢、打造通信行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加快出臺生態標準 促高效協同融合創新
不可否認,AI大模型應用在多個行業加速布局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其中,關鍵技術受限、標準協同不夠、人才資源短缺等等制約著AI大模型的產業化發展。
對此,金石表示,國內生成式AI技術還處于存在大量泡沫的“期望膨脹期”,很多企業都還在“重復造輪子”,質量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創新資源的浪費。他認為,在行業層面進行標準的頂層設計,打造資源共享、協力
針對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問題,金石認為工信部、科技部等行業主管部門需要加強規劃指引、政策支持,以及牽頭成立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通信行業大模型創新聯盟,促進行業內的技術交流與進步。
此外,加速產學研融合和相關人才培養也成為金石關注的方向。他建議,要探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緊密合作,工學交替,共同培養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的復合型人才,力爭為國家培養百萬人工智能領域卓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