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看中國丨“博物館熱”不是一時潮流,會持續下去

——訪全國政協委員,民族文化宮黨委委員、副主任們發延

2024年03月06日 00:26 | 作者:賈元昌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40306000306

記者:您認為“博物館熱”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發延:我認為首先是黨和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博事業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近年來,各級各類文博單位不斷改革創新發展,為“博物館熱”創造了良好條件。

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愈發注重精神層面的提升,全社會文化氛圍日漸濃厚,走進博物館正在成為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近些年,一系列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類節目不斷“刷屏”,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比如《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上新了,故宮》等廣受歡迎,吸引大家走進博物館探秘,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社交媒體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更多的人在看展時會拍照分享,參觀者變成了旅游者,“文”和“旅”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看展由一小部分專業愛好者的行為變成大眾探店,展廳變成了景點,這也促使更多人走進博物館,為“博物館熱”增溫。

微信圖片_20240306000530

記者:近年來,您所在的博物館是否出現了“打卡熱”?您認為館里最吸引游客的是什么?

發延:在“博物館熱”的大環境下,我所在的民族文化宮確實也出現了“打卡熱”。民族文化宮由毛澤東主席提議、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址并審定設計方案,于1959年建成開放,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素有“共和國第一宮”“民族文化宮殿”“民族典籍之宮”“民族之家”的美譽。它作為不可移動文物,本身就散發著獨特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

近年來,民族文化宮不斷從館藏5萬余件文物、20余萬冊古籍文獻和4000余幅美術作品中甄選精品,舉辦了一系列專題文化展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覽等,讓文物“說話”、讓古籍“活起來”,著力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打卡。這些展覽展出了諸多既富有民族特色又蘊含歷史價值的文物、古籍,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各族人民敬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禮品、歷世達賴班禪敬獻中央政府的禮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民族文字古籍等,獨一無二,讓觀眾看后贊嘆不已。

微信圖片_20240306001403

記者:您所在的博物館有哪些特色?在吸引年輕游客方面,做過哪些嘗試?

發延:特色之一是藏品:民族文化宮藏品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珍品、孤品數量眾多,是我國收藏少數民族文物、古籍文獻和少數民族美術作品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專業機構之一。館藏的古籍文獻文種眾多,有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彝文、壯文、水文、納西東巴文等22種。文物藏品種類齊全,包括文書封誥、錢幣印璽、宗教器物、服裝服飾、工藝美術品、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

特色之二是展陳:民族文化宮不斷推出特色文化專題展覽和思想主題展覽陳列。這些展出涵蓋了我國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如近年來,我們策劃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展覽體系,陸續推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基本陳列,如 “各族人民心向黨——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少數民族敬獻黨和國家領導人禮品展”“鑒往知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獻檔案特展”“民族瑰寶——民族文化宮館藏文物精品展”“冊府擷珍——民族文化宮典藏古籍精品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等。

特色之三是文創:民族文化宮既有豐富的館藏文物古籍、書畫作品,還具有獨具特色的裝飾元素和建筑風格。基于這些豐富的素材資源,我們已形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開發主線,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大團結、56個民族團結奮斗的系列文創產品。如“苗家花語”系列、“民族文化宮建筑”系列、“團結進步”系列、“向陽錦簇”系列、“中華娃娃”系列、“毛主席題詞”系列等。

微信圖片_20240306000944

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宣傳窗口、“民族文化宮殿”“民族之家”,民族文化宮的收藏、展覽、文創以及開展的相關文化活動以富有趣味性的互動性展項吸引了大批年輕游客。如,“館長有約”“紅石榴杯”“多彩中華兒童心向黨”民族文化進校園,“石榴娃”講解員培訓班等系列活動。這些對年輕人,甚至是少年兒童都特別有吸引力。

微信圖片_20240306001113

記者:您認為博物館在展示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扮演著什么角色?

發延:如今,博物館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文化客廳。博物館是系統完整展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藝術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文化事業發展中對內發揮文化地標功能,對外發揮文化客廳作用。而藏品豐富、種類繁多、社會影響大的博物館則往往因為國際觀眾占比高而進一步上升成為國家文化客廳。我國博物館種類多,藏品豐富多樣,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物證,在對外展示和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取代。

記者:您如何看待博物館在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發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于一件件具體的文物之中。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保護好文物,挖掘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通過展覽和社教活動,將它們展示給我們的下一代。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責。因此,可以說,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微信圖片_20240306000629

記者:博物館在推動中國社會文明進步、樹立文化自信方面發揮著哪些作用?

發延:首先,文物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遺存,凝結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底蘊,是當代中國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歷史依據。其次,文物作為中華文明最真實可信的物質載體,既是歷史進程中多元文明共生并進、交融互鑒的實物證據,也為今天不同文明之間通過對話增進理解與信任提供了可能。再次,中國古代文物作為中國歷史最生動直接的實物見證,是博大精深中國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今天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蘊藏著民族之根與魂。

記者: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來您的履職經歷跟博物館有關嗎?今年提交的提案跟博物館有關嗎?

們發延:我一直在民族文博領域躬身實踐,作為我國民族文博事業發展和繁榮的見證者,30多年來時常將民族和民族地區革命文物開發利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區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等普遍存在的問題記掛在心。關于這些問題的思考,在2023年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少數民族革命文物保護法制化、關于破除阻礙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政策性障礙的提案,分別得到國家文物局和統戰部的重視和采納。

我今年的提案,比如關于發揮珍貴文物古籍獨特作用,有形有感有效講好中華民族故事,進一步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等,都跟博物館有關。

微信圖片_20240306001713

記者:您認為“博物館熱”會持續下去嗎,為什么?

發延:“博物館熱”不會僅僅是一時的潮流,它會隨著我們文化自信的增強持續下去。在國家相關政策加持下,博物館事業快速發展,“博物館熱”將產生加速效應,會持續下去。

微信圖片_20240306035314


編輯:賈元昌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 亚洲第一线路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亚洲国产理夜论片大全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在线 |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