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出發,經過隆昌到達敘永,從敘永經畢節到達黃桶,再從黃桶經百色一路南下就可以到欽州港,一共是1377公里,比現有的南下出海鐵路節約了近300公里。未來,‘成都造’將從這里坐著火車出海。”在得知黃(貴州普定縣黃桶)百(廣西百色)鐵路宣布開建的消息,一直關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堯斯丹高興地說。
談及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建設的最大瓶頸,堯斯丹對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的復雜程度和滯后深有感觸——該線全線橋隧比高達86.19%,跨越海拔1000多米。如今,這條西南地區至北部灣出海口最近的貨運通道,存在鐵路線路等級較低,亟待擴能改造,以及稀缺水運資源被嚴重閑置等問題。
為此,堯斯丹建議,在國家層面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專項建設資金,推動通道沿線鐵路擴能改造、黃桶至百色鐵路加快建成;打造一批航空、鐵路、水運港升級為國家級開放口岸,推動提升物流節點城市開放平臺功能。拓展新的銜接長江經濟帶發展西線水運走廊,統籌推進長江(成都、重慶、瀘州、宜賓)——金沙江(攀枝花、昆明)——中緬鐵路(中老泰鐵路、中越鐵路)——皎漂港(林查班港、胡志明港)的鐵水聯運大通道。
針對統籌機制尚不健全、扶持政策力度不夠、運營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堯斯丹呼吁,通道沿線各省(區、市)之間應盡快建立由各地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專項合作機制,高位推動并協調解決市場運營方面的難題,統籌推進通道沿線各省(區、市)信息平臺建設、貨源培育、物流運輸、對外協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