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松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并作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具體部署。
“升級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的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劉化龍認為,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要抓好切入點,加快布局、占據主動,著力打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增長引擎,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同時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數據顯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已經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馬永生認為,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需進一步加強產業的頂層設計,“建議國家層面系統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統計工作,有效收集各地區產業、各細分領域等發展情況,以‘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推動產業布局。”馬永生提出,可以考慮建立國內產業政策高級別協調機制,如在以芯片為代表的科技競爭領域、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能源轉型領域等組建重點行業發展委員會,承擔細分領域規劃制定、投入計劃、配套政策制定和跨領域政策協調等職能。
“我來自能源電力行業,去年我們用電量實現了大幅增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經濟的活力。”全國政協委員鄒磊坦言,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大數據模型的使用意味著對巨大算力的需求,而越龐大的算力越需要電力支撐,新興產業為能源電力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能源行業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支撐新興產業的發展?鄒磊表示,當前新質生產力所帶來的市場規則正處于關鍵培育期,要加快構建新的能源體系,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競爭行為,營造公平高質量的市場環境,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能源保障。
其實數據要真正“跑”起來,“跑”出價值,不僅需要強大的算力,還需要推動形成數據要素市場,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當前各級政府和事業單位掌握大量有價值數據,應明確該數據的國有資產屬性,并計入報表納入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同時加強公共數據資產化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全國政協委員權忠光建議,鼓勵公共數據資產化及授權經營等模式,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和價值實現,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打好數據基礎。
談到新技術、新業態,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的關注點是數字技術在生物育種上的應用。他建議,加快數字化生物育種創新體系布局,采取政府資金、院所人才、企業場景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創新模式,開展生物大數據、智能設計等基礎算法和模型研發,推動數字化生物育種新業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