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本報記者 范文杰
“你們的價格和外面餐廳相比便宜了多少?”“每天都是哪些人來吃飯?”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楊淑麗調研社區食堂時關心的問題。而今,她把梳理出的問題和思考出的建議帶上了全國“兩會”。
“受傳統觀念和經濟條件影響,我國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調查顯示,老年群體希望打造更加適宜醫養服務介入的居家養老環境。”楊淑麗坦言,除了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助餐服務是最迫切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之一。
“以寧夏為例,當前部分老年助餐機構在選址、規模設定、運營等方面缺乏統籌規劃,使得部分行動困難的老年人自行前往助餐點集中就餐或配送餐難以實現。另外,城市社區食堂能夠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并可持續發展的助餐點相對較少,農村地區老年助餐點建設運營資金主要源于政府財政撥款,目前生存還是比較困難。”楊淑麗說。
老年助餐服務如何做到“暖胃”又“暖心”?楊淑麗建議,從國家層面明確老年助餐機構用地、用房、用氣和稅費、融資等方面優惠政策,實行精準分類就餐補貼;明確補貼標準,將城鄉社區養老助餐服務補貼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縣級民政部門進一步摸排轄區老年人助餐需求以及有意愿提供助餐服務的機構數量,構建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務體系。“老年助餐服務需要政府層面的引導和支持,同時也離不開經營者增強市場化競爭意識和長期運營規劃,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守護老年人的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