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楊麗娜:助力美好家鄉建設
“青山綠水披霞光,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生長于海蘭江畔的楊麗娜,熱愛家鄉的風光,也對探索全國各地景觀風貌有著濃厚的興趣。
“大學畢業后,我從事旅游相關的工作。”一次在云南出差,楊麗娜看到一個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搞得有聲有色,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家鄉的一個個小村落,既有一望無邊的稻田,亦有歡樂的朝鮮族歌舞,還有年糕、江米雞、冷面等朝鮮族美食,然而游客往往在自然景區觀賞后就匆匆離去。
能不能讓游客們欣賞長白山自然風光之余,也體驗到當地的特色民俗呢?懷揣這個想法,2011年楊麗娜回到家鄉,把創業地點鎖定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一個典型的朝鮮族小村莊。起初,楊麗娜打算通過打造特色民宿留住游客,然而村里人并不相信一個20多歲的小姑娘能創業成功。“當時,村民們都不搭理我,建設民宿涉及的60戶村民,我是挨家挨戶地去跟人家聊天。”楊麗娜笑著回憶。
令村民們沒想到的是,第一批5間朝鮮族民居改造的民宿,運行后不久就受到游客們的喜愛。村內60戶民宿“一屋一品”升級改造完成后,村里一年增收60多萬元。“在這個過程當中,當地新農村建設,又給鄉村旅游發展幫了大忙。”楊麗娜說,“路面都鋪上了瀝青,還有路燈等硬件基礎設施都有很大改善,在我創業初期,為我減輕了很多的負擔。”漸漸地,朝鮮族歌舞表演隊、稻田小火車和觀景臺等一項項成形,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打卡,光東村成了“網紅村”,村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考察,來到了光東村。楊麗娜激動之余更受鼓舞,那時起她更堅定了干事創業的信念:要讓鄉村旅游業帶動鄉村振興,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
當楊麗娜將經營范圍拓展至安圖縣奶頭山村發展冰雪旅游時,她不僅對各年齡段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參與奶頭山村旅游項目服務,還帶動大家種植長白山人參,發展林下經濟,協同發展一二三產業讓更多村民獲益。
扎根鄉村5年后的2016年,楊麗娜成為延邊州和龍市政協委員。談及剛開始履職時的體會,楊麗娜用了八個字形容:“茫然不知、無從下手。”于是,她頻繁參加履職學習、調研視察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履職素材,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站位,增長了見識。
“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成為政協委員后,我的所想所思不再局限于一村一企,而是站在全市全局角度上看問題、提建議。”自從成為政協委員,楊麗娜經常利用工作之便針對全市旅游產業發展開展調查研究,“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旅游業,但是在規范鄉村旅游、豐富鄉村旅游內涵外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此外,還存在部分村屯基礎設施不完善、文旅企業缺少建設資金等問題。”
圍繞這些,楊麗娜提交了多件提案。針對部分景區和村屯建設缺少規劃、發展不明確、功能不配套等問題,她提出了“加強規劃引領,促進旅游業提質增效”的建議。針對當時和龍市節慶經濟滯后、特色不明顯的現實,她建議整合旅游資源,開發節慶游。這些建議都在和龍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2021年,成為延邊州政協委員后,楊麗娜又結合多年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提出高質量發展延邊特色產業等建議,希望鞏固拓展農文旅成果,增強村企發展新動力。
“一轉眼,我在政協這個溫暖、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里已度過了七年時間。”回首過去,楊麗娜感慨道:“七年來,我越來越感受到一名政協委員身上所承載的責任。”
展望未來,楊麗娜說自己還要勤加學習,帶動家鄉親人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同時切實履行好委員責任,高質量調研、針對性建言,助力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記者 高峰 張園)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