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藝文

讓慎終追遠永續傳承

2024年04月01日 10:38  |  作者:朱步樓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草長鶯飛,花木芬香。清明時節,人們都會帶上一束鮮花、斟上一盅熱酒、捎上滿腔思念,掃墓祭祖,憑吊英魂,在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同時,感悟生命、感恩生活、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文化傳承。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夠在全社會培育濃厚的道德氛圍。賡續慎終追遠,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慎終追遠,是倡導“孝悌”文化。孝是孝順父母、孝敬長輩,“悌”是尊敬兄長、友愛親人。“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的是孝悌忠信。春節、清明、端午、重陽、中秋等傳統節日,主題都是祭祀祖先、感恩長輩、親慈子孝、友朋睦鄰,傳承孝道。“孝悌”,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精神資源。所以,清明祭祖,不僅僅是一種祭祀儀式,更是傳承優良家風和“孝悌”文化的重要載體。每個人從孩提知事起,參加傳統節日禮儀和民俗文化活動,周而復始地接受濡染熏陶,就會使慎終追遠的“孝悌”之德浸入情思、沁入心田,系牢血脈相連的人倫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

慎終追遠,是厚植家國情懷。清明祭祖,現在已經由家族性的私祭發展到對中華民族共同祖先黃帝、炎帝的群體性公祭,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問祖,彰顯了期盼民族復興、祖國富強的共同心愿。清明節,我們在祭祀祖先的同時,祭奠先烈英杰、先賢名士,組織青少年到烈士陵園或墓地掃墓,到英雄紀念碑、紀念館、故居、遺跡瞻仰、獻花,舉行入隊、入團、入黨、成年禮等儀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洗禮。這種慎終追遠,就是傳承由己及家、由家及國、家國一體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厚植家國情懷,是慎終追遠的文化精髓。我們要善于從傳統文化基因中提煉新的元素,使其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在慎終追遠中涵養家國情懷,是要我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國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將青春理想、人生價值與服務人民、奉獻祖國結合起來,在本職崗位上歷練成長、在平凡工作中創造非凡、在盡職盡責中奮發有為。

慎終追遠,是堅持繼古開今。清明節祭祖掃墓,承載著華夏神州數千年的厚重歷史文化,記錄著中華民族共祖同宗數百代的文明信息,寄托著古往今來中華兒女的理想情懷,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其核心就是敬畏歷史、以史為鑒、繼古開今。“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和歷代先賢的創造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也是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最好的營養劑。我們祭奠先祖、追思先烈,就是要從歷史傳統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歷史典故中得到啟迪和教育、從先賢榜樣中得到定力和動力,汲取開創未來的豐富智慧和無窮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賡續慎終追遠,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傳統文化傳播傳承方式、構建全社會文化傳承協同體系,堅持民俗體驗與經典浸潤結合、孝悌文化與數字技術融合、線下體悟與線上交流互動,將慎終追遠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在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確保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共同記憶,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作者為江蘇省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道德智庫特聘研究員)


編輯:陳姝延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亚洲第一区 |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