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故事>發揮“三個作用” 爭當合格委員

厲彥虎:挺直脊梁

2024年04月02日 14:49 | 作者:韓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厲彥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

厲彥虎在全國政協“科普萬里行”活動中為同(4252105)-20240402144414

厲彥虎為同學們作脊柱與健康講座

不會打球的乒乓球隊隊醫

作為曾經的國家乒乓球隊隊醫,每天和世界冠軍們同進同出,且有大把時間在現場觀戰,但厲彥虎笑著向記者承認了一個事實:“你別看我在國家乒乓球隊待了15年,但我不會打乒乓球。”

“好多運動員發球過去,對方為什么接不著?”雖然不會打球,厲彥虎卻深懂打球的法門:“就是他有個小力量對方沒觀察到,球的方向就發生改變了。像乒乓球運動員的肩受傷、手腕受傷、手指頭受傷的,一般是因為他發球那一瞬間,手指頭、手腕等某個部位有個突然的小力量,讓球發生了旋轉。但同時那個部位也容易受傷。所以乒乓球運動員的傷病是全身性的,越是頂級的運動員,傷病越多。”

1988年從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畢業后,厲彥虎進入當時的國家體委(1998年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在國家田徑隊、國家乒乓球隊、國家網球隊擔任隨隊隊醫長達20年。

隊醫的工作狀態是緊張且全天候的。運動員都有傷病,在訓練之前、身體有些問題時,隊醫要給他檢查、幫他放松。運動員訓練的時候,隊醫要一邊跟著、看著,怕出意外。每天,運動員都要集中在訓練完、睡前的那段時間里,一邊開會研究當天的訓練情況,一邊接受隊醫的放松治療。

在封閉訓練比賽期間,作為隊醫的厲彥虎更是兩三個月才回一次家,待不了幾天就要再次歸隊。“那時候出國比賽,是一個隊醫跟著一個隊伍。早上起來,要陪著女隊員先去比賽,回來后再陪著男隊員去比賽,等到最后一起回去后,要給十幾個男女主隊員放松、牽拉治療,有時候忙到深夜一兩點鐘,第二天早上六點起來,還要繼續陪著他們比賽。”

回憶起那段忙起來不著家的經歷,厲彥虎言辭中充滿了自豪:“我在國家乒乓球隊工作了15年,沒有一個隊員因為傷病影響比賽。”

也只有做過隊醫的人,才知道這簡單的一句話,能做到有多么不易。

在每一次的大賽前,厲彥虎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治愈或緩解了劉國梁、孔令輝等世界冠軍的傷病,保證他們以最佳的身體狀態沖擊金牌。

也正是這段眼見到運動員每天面對勝負對決、傷病折磨、心理煎熬的經歷,讓厲彥虎深刻感受到:體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磨難教育、成長教育,在體育的無言競爭中,可以逐漸鍛煉鑄就強大的健康人格。

因而,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無論是會前會后,無論在大會堂或委員駐地,只要面對著記者的提問采訪,厲彥虎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加強青少年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讓孩子走出教室,到陽光下運動,對改善視力、體態、心理健康,促進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愛做科普”的健康專家

在厲彥虎看來,僅僅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因而,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的《關于適當延長中小學課間的建議》提案中,他根據不同年齡段,給出了延長課間的具體建議方案:“幼兒時期要避免久坐,每天足量戶外陽光下自由運動時間;小學五年級以前,可改為半小時上課、半小時課間;六年級至高中時段建議40分鐘上課、20分鐘課間。課間堅持戶外陽光下運動。”

建議一經提出備受關注,還上了熱搜。而提出這一建議,和厲彥虎自己從事全民健康科普的工作經歷,有著莫大的關系。

在國家體育總局當中,像厲彥虎這樣,從隊醫成長為全民健康科普專家的人少之又少。隊醫的工作盡管忙碌,但他抓住了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從碩士到博士,“通過對運動醫學的系統學習,更是為我20年的隊醫工作實踐找到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使我的眼界、理念得到了巨大提升。”

在厲彥虎讀博期間,跟他結下深厚友情的國家乒乓球隊隊員們為了配合他的研究,專門到醫院去做有關椎間盤退化的檢查,為他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數據。說起這段經歷,厲彥虎頗為動容。

如今,早已是全民健康科普專家的厲彥虎,每年都要在全國各地做大量的科普教育,具體到每周,他都有出差任務。去的地方多了,厲彥虎發現,無論是久居大中城市的孩子還是生活在草原山地的孩子,他們面臨的健康問題都一樣嚴峻——比起自由自在的戶外活動,孩子們卻抱著電子產品不放手,由此導致的視力下降、體重增加、脊柱變形、心理脆弱的狀況都令他深感焦慮。

而作為脊柱健康專家,厲彥虎更是在每周一次的門診中,見過了太多深受脊柱變形困擾的青少年案例。據他了解,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全國每年新增的約30萬病例中,超半數為青少年。

因而當2023年,厲彥虎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提交的首件提案,其建議就聚焦在青少年脊柱健康上。

作為連續三屆的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從2011年起,厲彥虎就通過提案等形式,呼吁有關部門和社會人群關注青少年脊柱健康,建議具體到減輕學生書包重量、推廣課間脊柱牽拉操、將脊柱側彎篩查列入青少年健康體檢等方方面面。他所在的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圍繞青少年脊柱健康研制出了一套整體干預方案,他和團隊編制的青少年課間90秒脊柱牽拉操,在各地不同程度得到了運用和推廣。正是由于厲彥虎在內的眾多專家的不懈呼吁,脊柱側彎問題得到了國家重視并被納入中小學生體檢項目。其實,他希望的脊柱健康管理應該在生命的更早期得到重視,比如“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要從0歲開始,從父母科學抱孩子、孩子科學爬行開始。”“脊柱健康管理一定要立足于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早科普。”“教育青少年養成健康的行為規范管理,懂得正確的站、坐、讀、寫、臥姿,對一生的脊柱健康至關重要。”

2023年9月底,貴州省湄潭縣協育中學近200名師生現場聆聽全國政協委員厲彥虎的講座。“長期低頭是個壞動作,會影響脊柱健康,進而帶來其他健康問題,比如焦慮就有可能跟脊柱變形相關。”“坐著不動9個小時就會壓壞椎間盤。”“窩著坐是對脊柱壓力最大的坐姿。”聽著講述,學生們不自覺地抬頭、挺胸、坐直。講座結束后,厲彥虎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方便課間保護脊柱的健康操視頻,學生們紛紛跟著做了起來……

這是十四屆全國政協“科普萬里行”活動的一個場景。這次活動的4天里,厲彥虎和其他2位全國政協委員在貴州共開展了8場科普講座。而過去一年,厲彥虎做了30多場科普教育講座,每一次的聽眾人群雖不盡相同,但他都詳細講解,努力傳播關于脊柱干預的健康理念。“椎間盤相當于一個彈簧,彈簧壞了以后,彈力下降,兩個骨頭之間就變近,關節就不穩定了。保護脊柱的做法無疑是注意坐姿,每天做牽拉,平時健步走,通過彈力的運動,對脊柱形成良好的動向彈力擠壓,有保護作用……”

 融合體教醫的脊柱康復師

對于姿態管理,除了常知的“一尺”“一拳”“一寸”即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厲彥虎還有自己的獨創:“一胳膊”。

“身體坐正,雙臂拉直,與肩等高,雙手拿手機的位置,要與眼睛在同一水平線。”按照厲彥虎所要求的“一胳膊”距離看手機,堅持不了幾分鐘就脖酸肩乏,忍不住放下了胳膊、低下了頭。這時,耳畔再次響起他的聲音:“頸椎是低頭低壞了,腰是久坐坐壞了。”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對于姿態管理嚴格的人,女兒卻從小就有嚴重的脊柱側彎。在被醫生宣判無從治療后,厲彥虎親自擔任女兒的康復師,也是在他十幾年的鉆研和治療下,現在23歲的女兒出落得亭亭玉立、身心健康,早已看不到病痛的影子。厲彥虎也說,自己的康復理念和技術,很多是在女兒身上嘗試和總結出來的。

直到現在,多數的骨科醫生仍然認為,青少年發生脊柱側彎在小于45度、不符合手術指征時,是無需干預或者無法干預的,他們給患者的意見常常是“回去觀察”。而在“觀察”過程中,由于沒有得到科學、及時、有效的干預,再繼續保持原有的姿態學習和生活,患者的情況往往會變得更糟。“就像小樹歪了一樣,必須干預才可能逐漸變直。”

“脊柱側彎后,胸椎、骨盆都是反向旋轉,就會像麻花一樣上下左右來回地擰。如果只關注其中一個關節一個局部,就無法徹底地解決問題。要從脊柱整體出發系統關注,采取嚴格的姿態管理,通過動作來解決,這個道理通過力學是能解釋清楚的。”

脊柱變形,并不是一般人理解得不好看。厲彥虎這幾十年研究發現,脊柱變形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由于脊柱里有中樞神經穿過,變形后神經會受到扭轉力,包括兩邊的血管會影響全身循環,出現神經疼痛、腦供血不足、內分泌失調等問題。通過治療,他治愈了不少的病患。但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在科普教育時,厲彥虎格外關注與醫生同行這個群體的交流:只有加強體教醫融合,才有更多人有意愿有能力提供干預,中國人的脊梁才能挺得更直。

寧波是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脊柱健康研究的試點城市。2023年7月,厲彥虎去當地婦幼保健院考察時發現,到這家醫院就診的,多是前來做康復的孩子。問及原因才知道,這家醫院的一位兒科主任從2019年聽他講述了脊柱康復理念后,就專攻康復了。這件事,讓他找到了堅持的力量……

采訪到最后,厲彥虎翻著自己手機里珍藏的照片,指著當中一個又一個經過康復治療改善了體態、改變了精神面貌的孩子,逐一講述他們幾年來的點滴變化。聽著他自豪的講述,不由讓人想到:培養身心健康堪當大任的下一代,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問題,也是厲彥虎這樣健康工作者的自覺行動。(記者 韓雪)


編輯:張佳琪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色欧另类欧美 |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 |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