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小小孩”托育問題該如何破解?
——北京市政協“全方位推進普惠托育服務”專題協商會小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4日電(記者 劉乙潼)托位總量不足與空置率較高問題并存、標準規范和質量評估體系尚不健全、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不足、普惠托育資金保障需要加強……這是不久前北京市政協圍繞“全方位推進普惠托育服務”調研發現的問題。
那么,公眾關心的“小小孩”托育問題該如何破解?5月31日,北京市政協圍繞“全方位推進普惠托育服務”召開專題協商會,政協委員、黨派代表、專家學者紛紛暢所欲言、積極獻策。
“去年10月,本市普惠托育服務政策正式落地,全市普惠托位不斷增加,收費價格明顯下降,現有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1010家,提供托位總計4.3萬個,其中普惠托位約1.6萬個……”專題協商會上,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
如何辦好在群眾“家門口”的托育?陳冬表示,需要進一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體系:一是堅持就近就便原則。以社區為依托,積極推動家庭辦托、單位辦托、社會力量辦托等多元有效供給,逐步實現托幼一體化。二是構建標準規范體系。盡快補齊地方性標準和規范,細化辦托條件、質量管理、準入退出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鼓勵和支持多元主體辦托,增加有效供給,努力實現普惠托育既叫好又叫座。
“我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市千人口托位數2.0個,距離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差距較大。全市托位使用率為37.3%,供需結構性‘錯配’特點比較明顯,存在托位有效供給不足等情況。”北京市政協委員、大興區教委主任趙建國建議,推進托幼一體化,以社區嵌入式托育為依托,以單位福利型、社會舉辦型為補充的托育服務多元化發展。同時,繪制本市托育服務熱力圖譜,建立常態化的托育適齡人口、托育資源需求和托育服務機構綜合監測體系。各區因地制宜確定托育服務半徑,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
“讓普惠托育‘惠而又實’,是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北本煼洞髮W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表示,應統籌考慮托育服務范圍,以全日托價格為基準,深入調研、合理設置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價格變動系數;完善分年齡班收費標準,科學核定并適當提高低月齡班收費標準,引導托育機構根據家庭需求開設
九三學社社員、厚樸科技總經理張峰關注的是托育服務人才體系建設的問題。他表示,嬰幼兒托育服務面向的是“最柔軟的群體”,這對相關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現有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對此,他建議,一方面研判和制定托育人才從業標準,聯合高等院校與托育機構共同研制,為人才培養明確目標、統一標準。另一方面統一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建立職業準入與等級評定通道,組織開展培訓交流活動,促進學前教育、護理等專業畢業生加入托育領域,促進行業良性循環。
“我們在去年成為了北京市第一批普惠托育機構,得益于政府普惠托育支持政策。目前,在冊幼兒數量在穩步增長,家長對托育服務的認可度也得到顯著提升。”新起點(北京)托育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人袁曉瑩表示,“為了進一步提升家長滿意度,我們將不斷提升精細化、專業化服務水平,例如加強幼兒日常反饋、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針對不同月齡幼兒制定個性化照護計劃等,更好地服務附近的社區和家庭。”
會上,委員們不斷針對問題“把脈開方”,集思廣益助力普惠托育服務的全方位發展。
北京市政協主席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