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會議新聞

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綜述之五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06月13日 10:56 | 作者:本報記者 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發揮著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要求。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就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等。

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交出更為優異的社會保障答卷?在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與會的多位政協常委和委員聚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分專題深入協商,以積極履職和高質量建言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扎實推進。

構建“從有到好”的養老保障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接民心。

委員和常委們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并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立起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但同時,伴隨著我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保障體系正面臨著諸多的風險挑戰亟待破解。

全國政協常委胡剛重點關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問題,他用一組數據,介紹了我國養老保障城鄉之間存在的巨大“剪刀差”。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高于城市15.82%的老齡化率。《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的數據則顯示,2022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僅為205元/月,不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十七分之一。”胡剛說。

“除了人口總量大、養老金差距大,相比城鎮,農村居家養老面臨的‘空巢’困境及養老服務短缺問題也更加突出。”對于城鄉居民面臨的養老保障難題,全國政協常委李世杰也深有感觸。他的調研發現,部分農村地區空巢比例已超過70%,這些地區的老人正面臨著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三大困境。

為此,胡剛建議,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為根本,堅持人民至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參保繳費激勵機制、養老金動態調整機制和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機制等方面,探索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從無到有”轉向“從有到好”。

李世杰則建議,建立并發展集體互助的農村養老新模式——既引導有自理能力的人群在集體自助式養老模式中,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也發揮農村互助共濟傳統文化的作用,從“地域”“血緣”關系入手,形成親友鄰里關系“互助”型集體養老;還開展有自理能力幫助沒有自理能力、低齡幫助高齡形式的“他助”。

守護“老有所養”,全國政協常委劉同德的建議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從頂層設計方面,應合理確定政府、單位、個人的籌資責任,適當降低第一支柱籌資繳費負擔,逐步降低基本保障比例。同時,應重點解決好補充保障制度的稅收激勵問題,激發參保主體積極性。”劉同德說。

也有多位委員表示,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是系統化工程,需要調動家庭、政府、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因此,委員們建議,要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養老服務和保障模式,推動居家養老、集體養老、社會養老協同發展。

以戰略投資的態度建設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超過2.8億人的老齡人口中,1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全國政協常委欒新介紹,為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早在2016年,我國就啟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國家有關部門也進一步明確了長期護理保險保障對象及待遇給付等方面內容,有效減輕了失能人員照護負擔。但與此同時,試點中的長期護理保險在籌資水平、保障能力、支付范圍等方面也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當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僅在全國49個城市試點運行,沒有全面覆蓋。從籌資機制看,長護險還不是獨立險種,大多依托醫保籌資,籌資水平較低,保障能力不足。從覆蓋病種范圍看,大多數試點城市沒有將精神類疾病等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趙家軍常委進一步介紹,長期護理保險不管是試點范圍還是覆蓋的病種范圍,都亟待“擴容”。

全國政協常委王辰則認為,盡管我國已經在部分城市進行了試點,但目前長期護理保險的覆蓋范圍仍較小,對長期護理保險體制建立的必要性仍需要凝聚共識。

“與將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投入視為消耗和負擔類似,目前也有專家學者將長期護理保險視為財政消耗和負擔,而不是戰略投資。實際上,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經濟學、社會學、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方向,是未雨綢繆地應對中國未富先老、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學術研究的富礦和實踐探索的藍海。”王辰表示。

作為來自臨床一線的醫生,全國政協常委王俊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擴容不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緊迫性。他坦陳,因為長期護理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導致很多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病人不是居家護理而是選擇長期住院,擠占了醫院的床位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保資金的流失。

“所以針對長期護理保險現存的系列問題,一方面應該建立籌資渠道,合理劃分各方籌資責任,解決好‘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合理確定支付方式和支付范圍,縮小各地待遇給付差異,解決好‘保什么、保多少’的問題。此外,還應加快服務資源培育,探索服務隊伍整體建設,解決好‘誰來服務’的問題。”欒新建議。

明確托育公共服務戰略地位

與老齡化并行,少子化也是我國人口形勢的新常態,也是委員們關注較為集中的話題。對此,委員們建議,既要不斷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同時也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將應對人口負增長、少子化、老齡化等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領導小組,整合衛生健康委、計生協等部門力量成立人口與家庭事務部。”全國政協常委阮詩瑋建議,教育部門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婚育觀,宣傳部門應引導建立更寬松的婚育輿論環境,民政部門應探索建設高質量、廣覆蓋的社會化撫養機構。

對于正確婚姻觀的宣傳,同樣身為醫生的全國政協常委蔡秀軍建議,除了輿論環境,更應該從維護女性健康和生育經濟的角度著手。

“我們的調研發現,一些女性不愿意生育是擔心生孩子會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要從經濟方面給予激勵讓女性免除生育的后顧之憂。”蔡秀軍說。

全國政協常委尚勛武的調研則發現,托幼托育工作嚴重滯后,是影響國家三孩政策乃至二孩政策或者育齡夫婦不敢生、不愿生、生不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此,他認為,應明確托育公共服務的戰略地位。

“要像重視九年制義務教育一樣重視托育事業,建議將0-3歲嬰幼兒托幼服務納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范疇,托兒所布局規劃列入公建配套,師資隊伍建設納入事業編制,整合教育、衛計和單位、社區、村社等資源,堅持‘去營利化’突出‘公益性’,構建科學合理的嬰幼兒托育服務保障體系。”尚勛武建議。

在全國政協常委黃宇光看來,解決托育難題尤其應該多措并舉建設多元托育格局,并全方位推進普惠性托育行穩致遠。

“普惠托育體系的構建政府是主體,市場是補充,應發揮市場機制,利用價格杠桿,構建多元托育格局,推動普惠托育從‘有’到‘優’轉變,從‘要他辦’到‘他要辦’轉變。要在現行幼兒園辦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做好加法,在政策、經費、人員、場地等方面予以實實在在的支持,切實解決普惠托育機構的急難愁盼問題,促使普惠托育有奔頭,托育人員有勁頭,人民群眾有盼頭。”黃宇光表示。

養老、生育、長期照護……這些委員和常委們在會中重點關注的話題,也都是事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大議題。委員和常委們表示,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既要遵循現代社會保障基本規律,又要立足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區域差距大的基本國情,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才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精品字募免费视频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 玩弄丰满少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