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王建軍:促進新型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增強其聯農帶農能力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也是解決未來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誰來種地”這一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打造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進行了再部署。這一戰略部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我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青海為例,全省近年來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相繼出臺《青海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不斷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調研中了解到,現階段依然存在一些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因素: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體規模小、實力弱,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聯農帶農、聯主體帶主體能力不足等。通過與基層鄉鎮、村社干部以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負責同志、農牧民代表座談交流,大家一致認為,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進入發展關鍵期,解決好“聯利聯心”這個關鍵問題將直接影響新型經營主體的行穩致遠,應堅持合作為民服務的宗旨,深化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并在此基礎上,注重尊重農牧民主體地位,注重扶持和保護小農戶的發育成長,讓農牧民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
為促進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和質量提升,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能力,進一步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議:
進一步在規范發展上下功夫。加強規范管理,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做到有可行的合作章程、良好的運行機制、可信賴的法人代表、嚴格的管理制度、科學的分配辦法。開展專項治理,清理整頓套取國家扶持資金、沒有經濟效益的經營主體,堅決取締一些“空殼”合作社、“僵尸”合作社。健全完善生產資料流轉體系,加強對生產資料流轉的全過程監管。
進一步在支持發展上下功夫。加強政策扶持,強化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對不同經營主體分類制定有效扶持和促進發展措施。搞好典型示范,定期總結表彰一批章程比較規范、組織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運行比較順暢的經營主體。助推農牧業產業化進程,鼓勵經營主體研發特色產品,扶持開展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提高產品競爭能力。
進一步在提供人才保障上下功夫。實施好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經營主體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和完善農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并在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快培育農牧業科技應用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進一步在加強社會保障上下功夫。兜牢民生底線,不斷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