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是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關鍵之舉。
目前,我國在擴大制度型開放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我國深化雙邊多邊合作,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設立多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貿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大幅壓減。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例如規則對接有障礙,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規制建設待完善,資金流動規制滯后、數據流動規制不足、人才流動規制過緊;管理開放需提質,負面清單條數過多,禁止類措施占比過大,管理以政策手段為主,法律手段不足;標準引領有差距,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話語權需提高;示范平臺需升級,自貿試驗區制度集成創新有待深化,統籌發展與安全需加力,區域發展不平衡需扭轉,邊疆省區自貿試驗區經濟基礎薄弱,沿邊開放動能不足等。
為此,建議:
一、 加強規則對接。把握戰略主動,明晰目標底線,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中國-海合會自貿協定談判,全面推進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在數字經濟等優勢領域加強制度輸出,以主導更多國際規則制定來突破美歐規則鎖定。
二、 完善規制建設。加強跨境人民幣使用便利化措施,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系統研究我國數據規制與國際規則的差異條款如環境條款等,建立數據確權制度,消除數字鴻溝,提升數據安全流動便利度。完善人才流動機制,為引進海外人才提供“綠色通道”。
三、 優化管理體制。完善負面清單管理,采取差異化開放策略,分類漸進式放寬市場準入。針對我國與國際通行做法不匹配且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投資興業難題,加快法律法規的“立改廢”。結合“雙碳”目標,建立中國特色ESG管理體制,為中國加入CPTPP談判創造條件。
四、 健全標準體系。修訂提升國內標準,力推我國5G、高鐵等優勢領域標準“走出去”。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開展國際標準化合作,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跨境智慧口岸等領域推動標準互認。
五、 強化集成創新。加強制度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健全國家安全審查清單等制度。加強國家賦權與地方自主創新結合,鑒于西部邊疆省區自貿試驗區具有沿邊開放的先行先試定位,建議國家在口岸合作監管、跨境勞務合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