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陳軍:知所從來 思所將往 ——紀念北京臺盟組織成立75周年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北京臺盟組織也迎來成立75周年。回首往昔,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北京臺盟組織走過的75年,是一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心攜手前進的歷史;是一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砥礪自身建設的歷史;是一部堅持臺灣人民愛國愛鄉光榮傳統,矢志祖國統一的歷史。
時光溯回 循跡來時路
1949年7月3日,臺盟華北總支部第一屆盟員大會在北京市東城區干面胡同21號召開。
194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的7月3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第一個地方組織——臺盟華北總支部在北平干面胡同21號成立,這也宣告了北京臺盟組織的成立。
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臺盟代表、候補代表合影。
《人民日報》在頭版報道:“臺盟華北總支部7月3日在北平召開了臨時盟員大會,這是該盟華北總支部在解放后第一次的盛大集會。”當天出席臨時盟員大會的共有31位盟員。會上,臺盟總部主席謝雪紅作了臺盟綱領及盟章的報告。郭炤烈就臺盟的性質及政治主張向大會作了報告,指出今后的任務是為早日解放臺灣和臺灣的新建設而努力,同時提出當時總支部的任務:一是參加新政協的工作;二是提出臺灣人民的要求,打擊美帝國主義殖民地化等陰謀,孤立那些搞“分裂”運動的賣國賊;三是加緊學習和積極工作,培養干部,擴大組織,為解放臺灣做準備。林鏗生等報告了臺盟華北總支部的籌備經過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工作計劃。會議一致擁護臺盟總部發表的紀念“七七”抗戰的通電和慶祝“七一”致中共中央的賀電。會議審議了臺盟華北總支部組織規程,選舉林鏗生為主任委員、郭炤烈為副主任委員及7名委員、3名候補委員。臺盟華北總支部下設秘書組、組織組、宣教組,直接領導北平的盟員工作,同時還管轄臺盟天津支部和設在長辛店的軍政大學支部。當時北平共有盟員45人。
1955年,臺盟總部決定撤銷華北總支部,正式成立臺盟北京支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臺盟北京支部與臺盟總部合署辦公。“文化大革命”中,臺盟被迫停止活動。1978年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后,臺盟開始全面恢復正常工作。1981年6月,在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積極協助下,經臺盟總部與中共北京市委商定,臺盟北京支部與臺盟總部分開辦公。1983年11月,臺盟第三次全盟代表大會將臺盟北京支部改為臺盟北京分部。1987年11月,臺盟第四次全盟代表大會上,又將臺盟北京分部更名為臺盟北京市委員會。
北京臺盟組織從支部到市委會,如今已走過了75年的光榮歷程。全市盟員由最初的45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378名盟員,召開了十二次盟員(代表)大會。組織結構逐步健全,在主委會、市委會的基礎上,建立了常委會和內部監委會,工作機制日趨規范。1998年同時成立了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四個區級組織,目前有兩個區委會、兩個區工委,12個基層支部,6個專門工作委員會,自身建設實現了大踏步前進、顯著性躍升。
激昂歲月 回望奮進路
2022年10月29日,臺盟北京市委會、北京市臺聯舉辦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專題宣講會。
75年同道相成,我們信念如一。北京臺盟組織自成立之初就有著鮮明的政治選擇,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擁護新政協的召開。75年來,我們矢志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注重思想政治引領,不斷筑牢廣大盟員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不同時期中共中央頒布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領導發表的重要講話,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依托臺盟自身特點,結合“二二八”起義、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五一口號”發布周年紀念等特殊時間節點,舉辦學術研討會,開展“盟員講故事”活動,共同追憶臺盟往事,傳承臺盟的“根”和“魂”。定期組織盟員參觀踐學,看祖國發展,觀首都變化,增強盟員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特別是近年來,臺盟北京市委會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等一系列主題教育,號召盟員積極參與首都統一戰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主題活動,切實提高廣大盟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75年同聲相應,我們初心如一。北京臺盟組織作為首都多黨合作舞臺上的重要力量,以實際行動肩負起參政黨的使命擔當,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職能。為國是建言,為民生鼓呼,參與修訂憲法法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落實在陸臺胞政策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圍繞首都建設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參加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協商會、懇談會、議政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特色鮮明、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全市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盟員,在歷次各級兩會上,踴躍建言獻策,提交議案、提案,為促進國家和首都發展獻計出力。積極響應號召,深入開展對口甘肅省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對口重慶市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對口貴州省赫章縣定點幫扶工作。十年來,扎實推進支持門頭溝區發展的“8+1”行動,以“助夢啟航”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助學、助教、助困活動。
75年同心相求,我們使命如一。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臺盟一以貫之的歷史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北京臺盟組織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優勢,誠心竭力服務在京臺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力推動設立市長接待臺商日,開辟北京臺盟咨詢服務日,舉辦臺商子女在京就讀指導咨詢會等。近年來,持續促進兩岸交流交融,連續舉辦十六屆“交流與共享”研討會、十屆“京臺文化研習營”,打造“京臺社區手拉手”“手足原鄉行”“返鄉圓夢行”“京臺青年讀書會”、在京臺生臺商“識北京”等多個富有影響力的對臺交流品牌活動,相繼有1000余人次臺胞參與到這些交流活動中來。其中,“交流與共享”研討會邀請 70余個臺灣中小型政黨和社團的負責人、累計350多人次臺灣嘉賓參會,開啟了大陸參政黨與臺灣中小政黨交流的先河,多次被國臺辦、市臺辦列為對臺重點交流項目;“京臺文化研習營”已擴展為“兩岸融合發展交流營”,累計邀請180人次臺灣高校學生來京,交流學習,增進共識。擁護祖國統一的力量不斷壯大,“兩岸一家親、共筑中國夢”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家國認同不斷增強。
光輝歷程 照亮前行路
2023年11月7日,臺盟北京市委會第十六屆“交流與共享”研討會在北京臺灣會館開幕。
我們不曾忘記,75年前,臺盟前輩滿懷著家國之情、民族之心,篳路藍縷、上下求索,為我們開創了輝煌的事業。75年來,臺盟前輩不懼艱險、克難前行,為國家和首都的發展建設鞠躬盡瘁,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我們紀念北京臺盟組織成立75周年,就是要把臺盟前輩的政治信念、高尚風范和同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傳承好,就是要把歷經千辛萬苦開創的、接續奮斗取得的臺盟事業發展好。新的征程上,我們要時刻謹記: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始終保持同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政治本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中國成立后,臺盟將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鄭重寫入盟章。這是臺盟的立盟之本、發展之基。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落實到各項工作中,進一步夯實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
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毫不動搖。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并且日益彰顯出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委決策部署,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不斷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堅定不移同中國共產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要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構建臺盟對臺工作大格局,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優異的成績,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框架內綻放出臺盟的時代光彩。
必須堅持加強自身建設毫不動搖。打鐵必須自身硬,加強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是多黨合作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民主黨派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認真總結參政黨建設經驗,把握參政黨建設規律,持續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全市臺盟各級組織領導班子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影響盟員和所聯系的臺胞。要結合臺盟市委會各項工作,為中青年盟員提供更多學習鍛煉提高的機會和平臺,確保臺盟事業后繼有人,為首都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培養新的生力軍,用自身建設的新成效展示新時代首都參政黨的新面貌。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此刻,我們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理想和信念在這里傳承,奮斗和拼搏在這里接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我們要充分發揮臺盟在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中的積極作用,傳承“與黨同心、愛國為民、精誠合作、敬業奉獻”的多黨合作優良傳統,團結帶領全市盟員和所聯系的臺胞,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踔厲奮發、賡續前行,為推動首都多黨合作事業發展,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