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提升鄉村服務基礎設施 優化農村養老服務供給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1.21億,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與日俱增。我國傳統的農村養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家庭或者集體養老,而隨著家庭人口結構的轉變以及勞動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轉移,農村養老方式也亟待作出改變。
現階段農村養老服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人員配備與專業化培訓不足。當前,農村養老服務往往局限于提供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卻忽視了老年人對身心健康的專業性和個性化服務需求,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個性化。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服務供需雙方難以有效對接。二是服務設施與供給地域不均衡。鄉村振興戰略優化了農村養老服務的整體框架,但偏遠地區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建設投入不足,養老服務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當地老年人的需求。三是失能老人的護理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在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市,大量留守老人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難以得到有效照護。
為此,建議: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適老化改造,縮小城鄉養老服務差異。加強交通設施適老化建設,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確保老年人能夠方便地前往醫療機構和社區服務中心。提升硬件設施,加大財政投入,優先支持農村地區的養老設施建設。
改善農村地區的通信和醫療條件,推廣智慧養老。在農村地區推進寬帶和移動網絡全面覆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適合農村地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使遠程醫療、健康咨詢、緊急呼叫等服務成為可能,為居家養老提供信息化支撐。
在農村地區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籌資方面,在不增加現有籌資水平的前提下,每年分別從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貼和個人繳費中各劃轉10元,共計20元每人每年,建立農村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照護服務。在護理資源配置方面,對重度失能老人進行適度集中供養、集中照護,以緩解因農村地區空心化而帶來留守失能老人無人照料的難題。
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性和服務質量。有關部門按需制定國家和地方農村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大綱,指導養老服務機構與職業院校或培訓機構開展合作,面向養老服務人員開設專業課程,對老年人護理、心理健康、康復護理等專業領域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