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全面部署,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注入了強勁動力和可靠保證,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氣神和自信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教育和科技戰線的重大使命。我們要緊密結合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實際,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不辱使命,勇于擔當,把改革發展的任務逐條細化,推動全面落實見效。談幾點粗淺體會。
提高政治站位,更好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總目標和要求,擔當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核心地位的重大使命,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項原則”,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加大力度,勇于實踐,先行突破,力求實效。要力求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一牽引協同配合,為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提供科技人才支撐,為高質量發展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提供更大的驅動力,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質量,切實發揮好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國式現代化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關鍵作用,確保如期實現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宏偉目標。要把統籌推進三位一體改革與全面深化其他領域的改革有機結合,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對各領域改革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功能。新的體制要有利于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源頭創新能力,提升原始性顛覆性創新成果供給能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業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要在一體改革中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和高水平人才供給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建強高水平的人才支撐力量,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隊伍和創新質量,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支持企業加強前沿產業技術力量,加快運用數智技術、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先進技術和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引領支撐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開辟新賽道,引領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我國綠色技術體系化自主創新,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引領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要求要優化企業人才結構,補上企業亟須的數字、智能技術人才的短板,強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機制,為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著眼長遠,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
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有機結合。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貫穿并指導教育、科技和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目標方向,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過一體改革,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以改革科技計劃管理為抓手,進一步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的比重,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支持基礎研究,支持基礎研究選題多樣化,鼓勵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和人才合作,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東風,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新動力,把黨中央關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全面部署落地見效再躍上新臺階。
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發展的新體制機制。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營造創新和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系統,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在推進策略上,要善于抓住人才培養、使用和管理改革這個主要矛盾,帶動教育科技的協調改革。在策略上統籌一體改革,需要建設一批統籌融合改革發展的平臺。一是利用好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個平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強化用才與育才、引才的有機結合。著眼科技教育的融合,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設以世界一流大學為龍頭,高素質現代職業人才為主體的高等教育格局。打牢教育科技人才統籌一體的基礎,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提高成果轉化效能。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二是完善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結合新機制平臺。鼓勵支持企業牽頭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實施,支持建立國有企業科研基金或準備金制度,著眼前沿技術、應用基礎科技、共性技術的研發力度,面向大學、科研機構和各類科技企業公開招標,圍繞企業的戰略需求強化合作研發。注重發揮民營科技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在前沿技術、專有技術、關鍵技術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加大卓越工程師培養力度,加強企業所需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的供給能力。三是完善國家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打造高端科技教育人才融合發展特區,全面提升高水平科研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四是構建社會創新生態系統平臺。提升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創業的資源聚集功能,使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企業等技術創新主體、投資機構及公共服務機構的互動結合,科研開發、創新創業人才的匯聚咸集,形成精英競相創新創業的熱潮。完善產學研創新聯盟運行機制,發揮其培養人才的綜合優勢。健全科技社團管理制度,發揮其在引導教育科技人才結合中的重要作用。五是打破體制壁壘,促進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的有序流動,推進人才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便利化。重視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主導的基礎教育改革轉型,推進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強化科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
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除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難點、痛點、堵點。必須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破除“四唯”現象,革除“行政化”“官本位”等陳規舊習的束縛,把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完善科技和人才評價體系的改革任務落實到位,真正把人才從科研管理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加大科技體制深層次改革力度,真正解決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的突出問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除“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大高等教育結構優化改革力度,推進招生、教材建設和管理,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改革,提高教育公平水平,縮小城鄉、地區間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的差距。
要發揮教科衛體委員會統籌推進的組織優勢,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深化協商議政、提升民主監督工作實效、助推落實上,切實履職盡責。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