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陸桂華:深化水利改革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水利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確立了國家“江河戰略”,謀劃了國家水網宏偉藍圖。十多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不斷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有效保障了我國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
堅持人民至上,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實現整體性躍升,洪澇災害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上一個十年的0.51%降至0.24%。
堅持節水優先,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農業用水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實現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穩步增加。
堅持空間均衡,推動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全局性優化。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推進以南水北調為代表的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統籌區域水網和省、市、縣級水網高質量發展。十多年來,全國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約2000億立方米,新增耕地灌溉面積約8700萬畝,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
堅持系統治理,更高標準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斷流百年的京杭大運河連續三年全線水流貫通,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在斷流26年后實現全年全線有水,十年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2萬平方公里。
堅持兩手發力,一體推進水利體制機制法治管理。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地下水管理條例、節約用水條例頒布實施,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深化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水價、水利投融資等改革,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已連續兩年邁上萬億元臺階。
十多年來,我國治水取得歷史性成就和變革,但離支撐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還有一定差距。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領悟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論述精神,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為此,建議:
完善水治理體制。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職責,要深入研究水治理體制機制,特別是水的統一管理,逐步優化“九龍治水”,不斷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形成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水治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河湖長制。設立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落實領導小組作出的重大決策,并明確職責和機構級別等。同時,各地要制定河長制辦公室工作職責和規則,明確機構級別和落實人員編制等。
加強法治保障。完善水法律體系,夯實水利法治基礎,推進水法、防洪法修改,研究出臺關于水資源調度的條例,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辦法、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加強流域治理管理,出臺流域和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實施細則,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
深化水權水價改革。構建適應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水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深化用水權改革,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水權交易市場,健全完善水權交易平臺,加強用水權交易監管,完善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推進水價形成機制改革,抓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保障水利工程良性持續運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