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港澳>交流交往
一江水三地情
2024深港青少年“思源之旅”夏令營小記“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這是20世紀60年代香港廣為流傳的一首歌謠,也是香港曾經長期缺水的真實寫照。
1963年,香港遭遇了一次非常嚴重的干旱,同年12月,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撥專款引東江之水濟香港。從1965年起,東江正式向香港供水,它如同祖國母親的臍帶,把贛、粵、港三地緊緊聯系在一起。
今年夏天,來自香港、深圳的300多名青少年從深圳出發,溯源而上,來到東江發源地——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邊走邊看,感受祖國蓬勃的發展變化,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感人歷史。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說起舉辦夏令營的初衷,夏令營團長、深圳市政協委員蕭燕珍標準,希望通過活動幫助廣大青少年尤其是香港青少年深刻感受到,沒有祖國母親的關懷和支持,就不會有香港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騰飛,更不會有今天的繁榮穩定。
為此,蕭燕珍特意邀請了一位特殊嘉賓——65歲的龔隆壽,他家就在東江源頭的三百山下。“我們同飲一江水,一家人、一家親。”在開營儀式上,龔隆壽一開口就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龔隆壽深情地給年輕人講起自己的親歷:從部隊退伍后的,他在三百山做起了護林員,每天都在擔心有沒有人盜砍盜伐,有沒有人亂扔煙頭……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從未后悔。“我們安遠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為了保護環境放棄了不少發展經濟的機會。我們深知,只有保護好三百山的生態,才能讓深圳、香港的同胞喝上放心水。”不久前,當龔隆壽在維多利亞港親眼看到了香港的繁華后,感慨道:“這45年護林的付出是值得的。”龔隆壽的話音未落,夏令營里青少年和隨團老師的眼里都泛起了點點淚花。
“我們從沒有想過香港的水如此珍貴。安遠的景色很美,但更讓我感動的是,淳樸的安遠人民對水源保護的堅持和犧牲。在國家大局面前,他們從無怨言,我們心中只有由衷的敬佩。”記者在香港城市大學的大一學生陳耀明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很多夏令營的照片和這樣一段話。
在隨后的夏令營活動中,團員們又來到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等。
“太涼爽了,心曠神怡!”大家一邊大口呼吸著負氧離子充沛的清新空氣一邊徒步。當地的居民得知同學們來自香港、深圳,紛紛熱情地打起招呼:“歡迎你們來到三百山”“歡迎來看東江水源頭”,同學們也高興地回應著,“謝謝你們”“明年我們還來……”
打卡過護源石、思源鼎、思源亭,大家來到“東江第一瀑”。站在觀瀑臺上,憑欄遠眺,群嶺逶迤,雄峻秀美,同學們大聲呼喊著:“同飲一江水,深港、安遠一家親!”
“這次安遠之旅非常有意義,和香港同學相處的幾天非常愉快,互相增進了解。如果有機會我還會來參加。”深圳南頭中學的張子康告訴記者。
在活動接近尾聲時,營員和安遠一中的同學們進行了一場友誼籃球賽,并在校園舉行了香港、深圳、安遠三地青少年聯歡晚會,一個個精彩的節目為夏令營畫上圓滿的句號。
安遠一中的劉笑和營員陳耀明合作演唱,她說:“雖然我們的排練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是很有默契,演出的感覺很不錯!”
“徽章和筆記本送給你作紀念。”“我們加一下微信。”“常聯絡,來香港一定要找我哦。”“明年再見!”大家依依不舍告別著。
“那個時候我們也是這樣。”看著同學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蕭燕珍笑著回憶起當年自己跟隨父母來到安遠參加“思源之旅”夏令營時的情景。“我父親所在的社團在2005年主辦了第一次‘思源之旅’夏令營,后來我母親所在的社團也主辦了很多次。20年過去了,已有2000多名香港青少年參加過‘思源之旅’。我也從父母手中接過接力棒,從一名參加夏令營的中學生成長為夏令營的團長。”她說,作為喝東江水在香港長大的政協委員,自己有責任承擔起更多香港青少年的愛國愛港教育工作。
悠悠東江水,濃濃三地情,飲水思源頭,血脈永相連。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