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第二時間丨如何治理“幽靈外賣”,守護“舌尖安全”?
部分處在熱銷榜上的高分外賣店鋪,有的只是租借了住戶家的營業執照,其實和住戶并沒有關系,甚至連營業地點也不是證照上的地址,寬敞明亮的堂食照片更是“照騙”;有的“實況廚房”中藏身了幾十家外賣店鋪,所使用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一模一樣;有的外賣店鋪竟然和廢品收購站開在一起,衛生狀況堪憂……
隨著媒體曝光,“幽靈外賣”引發社會關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45億人。普及的外賣早已嵌入人們的生活。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該如何治理“幽靈外賣”,守護“舌尖安全”呢?
“幽靈外賣”
為何屢禁不絕?
近年來,外賣行業的興起帶給消費者很大便利。同時,由于顛覆了傳統堂食模式,消費者無法實地接觸商家,一些線上光鮮亮麗、線下疑點重重的“幽靈外賣”成為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脅。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分析稱,“幽靈外賣”屢禁不絕,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主要可以從商家、外賣平臺和監管部門三個層面來分析:
一是商家層面的原因與責任缺失。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往往選擇租借或盜用他人營業執照,甚至使用假地址、假照片進行線上宣傳,以吸引更多顧客。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部分商家對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是外賣平臺監管責任缺失。有的外賣平臺在商家入駐時,未能嚴格執行審核程序,導致一些證照不全、衛生條件不達標的商家混入平臺。外賣平臺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和技術支持,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部分平臺甚至為了追求用戶數量和交易量,對商家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或縱容包庇。
三是監管部門責任缺失。隨著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監管部門面臨著監管資源不足、監管難度加大等問題。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覆蓋所有商家和平臺,導致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得不到及時查處。
在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看來,“幽靈外賣”屢禁不絕,與網絡餐飲行業獨特的運作模式有關。
“這種非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不僅削弱了消費者直觀判斷能力,也加劇了信息的不對稱,使消費者難以窺見商家真實的生產經營環境,部分外賣商家便利用監管‘盲點’,罔顧消費者權益,以圖短期利益最大化?!标愐艚硎尽?/p>
整治“幽靈外賣”
須進一步強化監管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網絡餐飲安全的法律規范仍不完善,這導致了對第三方平臺的資質審核、商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等‘關鍵一步’缺乏有效監管,而且我國尚未形成網絡餐飲安全的全國統一標準體系?!比珖f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施乾平表示。
施乾平表示,據《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登記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及聯系方式等信息,保證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經營場所等許可信息真實。但是常常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難分辨商家信息是否真實?!敖ㄗh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要有更強的互聯網思維和相應的新舉措,實現全鏈條、全方位監督制約?!?/p>
如何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服務?
對此,李志起建議:一是完善法律法規。結合外賣行業的新特點、新問題,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商家、外賣平臺和監管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二是加強執法力度。監管部門應加大對“幽靈外賣”的查處力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線上外賣店鋪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增加執法頻次和覆蓋面,確保監管無死角。三是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加強與市場監管、公安、消防等多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聯合監管的合力。通過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式,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四是提升公眾參與度。建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積極舉報“幽靈外賣”等違法違規行為。
“要讓‘幽靈’外賣無法再‘幽靈’下去。”陳音江表示,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構建高效智能的監管體系,形成“以網管網”的治理模式。同時,通過引入信用管理機制與大數據分析手段,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留下“痕跡”,實現信息的全面追溯與透明化,讓監管“觸角”延伸至網絡餐飲的每一個角落。
外賣平臺要扮演好
“守門人”角色
“整治‘幽靈外賣’,外賣平臺應主動出擊,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笔┣奖硎?,平臺應積極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把控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準入審核,將證照不齊、所提供餐飲服務有重大安全隱患的非法主體排除在“網外”,切實凈化網絡餐飲服務提供主體,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可信的用餐環境。
“同時,平臺應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確?!€上+線下’餐飲服務也要‘無縫對接’,標準一致、品質同優,并在配送環節嚴格把關,防止餐食在運送過程中受到污染?!笔┣奖硎荆@不僅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之舉,更是平臺穩健運營、贏得長遠未來的關鍵所在。
李志起建議,外賣平臺應從源頭端過濾“照騙”,通過完善商家資質審核、風險管控、舉報處理等機制,確保證照信息真實有效,避免租借證照、代開店鋪等行為。
“平臺可以進一步完善商家入駐審核機制,對商家的資質、經營場所、衛生條件等進行嚴格審查。建立定期抽查和復查制度,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持續監管。加強對商家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識和合規經營能力。同時,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及時響應和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舉報?!崩钪酒鸾ㄗh。
“同時,還可以開展‘明廚亮灶’的工作方式,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后廚加工烹飪全程進行視頻直播,實現消費者在網上實時查看訂餐企業的加工場所,對網絡訂餐進行全方位監管?!标愐艚a充說。
進一步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
和社會監督
食品從加工到餐桌,產業鏈條長、環節多,業態種類豐富,相關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眾多,加強食品安全須臾不能放松。
“消費者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也應積極行動起來,讓‘幽靈外賣’見見光?!崩钪酒鸨硎尽?/p>
“首先,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李志起建議,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投訴舉報渠道和有效的救濟途徑。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提高其維權意識和能力。
“其次,要推動社會監督。鼓勵媒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外賣行業的監督工作。通過輿論監督、社會評價等方式,推動外賣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加強行業內部的自我約束和監督?!崩钪酒疬M一步建議。
“再次,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崩钪酒鸨硎?,外賣平臺和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商家信息的公開力度,讓消費者能夠方便地查詢商家的證照、經營場所、衛生條件等信息。同時,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形成對不法商家的有效震懾。
“幽靈外賣”亂象經媒體曝光后,近期,“怎么識別幽靈外賣”的話題也登上“熱搜”。對于消費者而言,如何有效識別“幽靈外賣”并正確維權?
陳音江提醒道,廣大消費者不僅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還應掌握更多實用的辨別技巧。“例如,在瀏覽外賣平臺時,除了查看商家的營業執照信息外,消費者還可以注意商家的評分、評價數量及內容質量。一旦發現不符,可通過正規渠道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共同維護網絡餐飲市場的健康與透明。”
“整治‘幽靈外賣’,須監管部門、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等多方形成合力,壓實責任、積極作為,構建一個安全、透明、有序的外賣消費環境,才能守護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施乾平表示。
(本報融媒體記者 周佳佳 劉乙潼)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