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會議新聞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字要求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10月9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第五專題圍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小組討論。與會常委和委員們表示,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學典在發言中說:“一直以來,中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幾乎都在踐行著儒家的價值觀念,代代相傳。比如,在做人、做事方面,我們推崇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可以說,儒家最杰出的貢獻,就是締造了一種以自己的價值觀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導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王學典看來,儒家倡導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中和、大同等理念,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源。“儒家學說特別強調‘親情’,并以此延展擴大為對國家、對集體的情感,我們推崇集體主義,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而且深深地根植于人性。”基于以上思考,王學典認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打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使之日用而不覺,扎根民眾,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在家庭、在社會中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香港作為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推動社會和諧穩定,也是我們當前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前主席楊政龍在發言中表示。
楊政龍認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弘揚愛國精神,能夠激發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香港市民特別是香港青年一代,應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通過了解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認識到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認識到個人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穩定,為香港社會發展提供精神支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文化連接。
在楊政龍看來,香港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全面推進教育、宣傳、實踐和法治建設,特別是注重對青年一代的培養。
“建議在香港全面推廣國民教育。香港的教育體系應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特別是加強對青少年主流價值觀的教育,通過學科課程、德育課程、課外踐行等,引領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校應組織相關歷史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讓青少年強化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厚植愛國情懷。”楊政龍說。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