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核電高質量發展足跡>項目動態
以價值創造為導向 培育秦山特色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國有企業要以國資國企改革為動力,以世界一流企業的評價標準為先導,以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指標為目標,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為保障,部署重點任務,在新征程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秦山核電聚焦做強做優做大目標,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加快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秦山核電以國資國企改革為動力,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評價標準,調研世界一流企業美國CEC(原Exelon)核電公司、國內先進中廣核電力公司,以“可獲取、可衡量、具有挑戰性”為原則制定了實現“領跑者”的具體衡量指標。在機組運行技術能力方面,選取了“平均能力因子”“WANO滿分機組數” “大修工期”等六項技術指標,在公司運營業績方面,選取了“設備績效指標”“單位運營成本”“全員勞動生產率”等六項業績指標。通過分析研判及策略制定建立并完善價值創造體系,公司制定了“五項聚焦”方案并列入公司十大專項進行管理和推動。通過不懈努力,截至2023年底,上述指標已全部完成,其中80%以上的關鍵指標達到世界領先地位,達成了“五個一流”,助力秦山核電成為世界核電行業領跑者。
制定“五項聚焦”方案,夯實企業一流核心能力
聚焦機組運營能力,創造世界領先核電運行業績。
一是堅持安全發展理念,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秦山核電始終堅持安全發展,持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確保核電安全絕無一失。九臺機組均達到軍工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單位標準,連續安全運行超過163堆?年,近4年共30臺次機組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綜合指數滿分,運行業績穩定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二是推進機組減非停管理,實現運行卓越業績。秦山核電首創核電機組減非停管理方法,保障機組健康穩定運行,通過風險識別、SPV設備管理、經驗反饋等手段,減少非計劃停堆,實現降本增效。2022年,秦山核電首次實現九臺機組零非停,2023年全年1次非停,2024年1-9月零非停。該項指標近三年遠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持續多年開展的“減非停專項”取得良好成效,達成領跑者目標。
三是大修工期迭代,創造卓越大修業績。秦山核電依托預防性數據庫開展全壽期大修規劃,將大修項目用時進行分解,通過計劃分級管控、關鍵路徑管控、重大專項管控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對標國內外同類型機組各窗口最佳工期,進行工期迭代優化。大修工期已經進入年度大修20天、五年大修30天、十年大修40天,機組WANO綜合指數顯著提升。2024年,方家山207大修工期36.64天,創造了全球M310機組十年大修的最佳記錄,為持續提升機組能力因子做出重要貢獻。
四是打造“一體化”監管,保障核安全水平。秦山核電創新推出“一體化”監督體系,整合了包括國家核安全局等內外部監督單位,通過重要制度判定流程對電廠風險和性能進行量化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用不同等級的監管行動,在不放松常規管理基礎上,重點關注風險較高或性能較差的方面,確保了核電站安全。該項目成為國家核安全局華東監督站“大安全監督”新模式試點。
聚焦科技創新,掌握核電前沿核心技術能力
一是關鍵技術國產化,解決“卡脖子”難題。秦山核電承擔了國家發改委、中核集團國產化科研項目,依托“自主2025、創新2025”,打破原有各家電廠固有的設備管理習慣,創新性優化了“卡脖子”清單三級管理和國產化設備備件分級分類管理。至2024年9月,共完成150余項備件國產化項目。
秦山核電依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承擔了科技創新計劃的“高輻射環境下特種維修技術”課題開發,針對核電廠的設備維修開發出一系列如核級閥門在線修復、水下焊接及修復、冰塞作業、輻照監管定位支撐結構水下安裝等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特種維修技術,服務國內外核電企業,為巴基斯坦核電、海陽核電等疑難雜癥提供了緊急高效的技術支持服務。
秦山核電通過科研合作研發,掌握動態刻棒技術等核心技術,填補國內控制棒價值測量技術的空白,突破了美國西屋公司傳統的動態刻棒方法,平均減少大修關鍵路徑12.6h,創造經濟效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了浙江省專利優秀獎、中核集團科學技術獎。
二是創新機組延壽體系,建設延續示范工程。秦山核電創建了一套獨立自主、適合中國國情的核電廠延續運行路線,包括安全評估體系、系列行業標準、老化管理大綱、項目管理體系等,成功實現了首臺核電機組運行許可證延續20年,直接經濟效益約195.6億元,樹立國內核電機組運行許可證延續的標桿,建立首套技術標準體系,獲得了中國標準貢獻創新獎。
三是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厚植人才成長沃土。積極落實“人才優先”發展理念,通過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將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多方研發資源集中起來,為人才開展技術研修、技術攻關、技術技能創新和帶徒傳技等創造條件,同時推動高層次人才實踐經驗及技術技能創新成果加速傳承和推廣,實現人才培養使用、科研成果生成轉化“雙加速”,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增強公司自主創新能力,補強公司高精尖人才隊伍,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四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隊伍質量。持續加大人才發展長效投入,做到全鏈條服務人才、多舉措吸引人才、多平臺賦能人才,為公司生產經營、科研創新、業務發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持;制定并完善高層次人才中長期規劃,通過簽訂任期責任書形式明確工作任務,建立培養、選拔、使用、評價的全鏈條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形成人才與項目螺旋上升發展的良好趨勢。
聚焦核能綜合利用,帶動關聯產業填補國內空白
一是加速同位素生產研發,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秦山核電依托秦三廠兩臺重水堆機組,研究利用重水堆優勢,用輻照法、裂變法、從廢物中分離提取等生產同位素,形成規模化的穩定工業/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打破進口壟斷格局,保障國家同位素供應安全,促進國家核藥研發、核醫學應用的穩定發展。輻照生產碳-14靶件順利移出重水堆堆芯,全面實現碳-14生產國產化。在線輻照生產醫用同位素裝置全面建成,標志著我國掌握了批量化在線輻照生產同位素的關鍵技術。
二是加強核能綜合利用,打造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秦山核電根據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浙江省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規劃,按照中核集團戰略規劃和產業布局總體部署,著力將秦山核電建設為核電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策劃開展光伏、風電、儲能、供汽、供熱等研究,持續推進核能供暖供熱項目示范項目建設,努力把秦山打造成核、光、熱一體化清潔能源示范基地。通過推進核能供暖在海鹽縣居民小區推廣,推動核能工業供熱項目建成,每年可供熱約28.8萬吉焦,節約標準煤約1萬噸,減排CO2約2.4萬噸。
三是開發新廠址,核能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核電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將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雙碳”國家戰略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緊握核電發展重大機遇期,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動浙江省沿海廠址開發和儲備,爭取獲得更多廠址資源突破,為公司“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而努力奮斗。零碳未來城亮相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并借此推介契機為全球能源供應、環境保護提供“中國方案”“中核方案”。2023年12月29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核準浙江金七門等核電項目,秦山核電“再造一個新秦山”取得重大突破。
聚焦數智經營,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一是數字化頂層設計,構建智慧電廠。秦山核電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慧電廠建設。按照 “數智2025”智慧電廠規劃方案,以“兩基礎一架構”為指引,建立符合公司數字化轉型目標的管理體系,開展公司數字化頂層設計,通過“數據貫通、數據標準化治理、數字電廠建設”,建設覆蓋公司核心生產經營活動的智慧運行、智慧維修、智慧設備、智慧安全等關鍵業務場景,推動“數字化、智慧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搶占智慧核電的高地。2024年2月,秦山核電作為中核集團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貫標試點單位,成為全國首批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星級評估認證企業,獲得工信部數字化轉型成熟度3星級認證,這也是工信部現階段開放的最高等級,標志著公司數字化轉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二是創新經營管理體系,優化績效考核機制。秦山核電持續推進數智經營建設,促進公司經營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組織策劃“五個一”管理提升專項,開展重點項目(如固定資產管理、業務外委、應急管理等)流程優化;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流程優化運作機制,確保流程優化工作高質量開展通過搭建“i-計劃”“i-績效”等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優化績效考核機制,推進計劃、預算聯動機制建設,力爭計劃、預算項目聯動比例達到70%以上。
三是成本管控精細優化,降成本增效能挖掘新潛力。秦山核電通過優化成本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層層壓實責任,激發降本增效內生動力;開展大修成本模型的建立與分析,控制大修成本;深化財務數據中臺建設與應用,開發應用場景,加強數據標準,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成本分析的深度和廣度,提升財務決策支持能力;促進庫存物資有序流動,最大程度激活庫存資金,有序合理推進庫存物資處置工作;大幅降低公司債務成本至3.4%以下,節約財務費用。
聚焦共建共享,踐行高質量發展新理念
一是黨建創新為引領,著眼提升企業社會貢獻。秦山核電始終堅持以黨建創新為引領,積極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紅船精神”及“兩彈一星”精神、“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通過黨員突擊隊、黨員攻關項目、黨建聯建等形式推動專項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各專項工作有效推進、取得實效。總結提煉形成公司黨建特色品牌,探索品牌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融合發展的秦山路徑,打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核能科普宣傳基地、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秦山核電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百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二是企地融合共建共享,勇當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先行者
公司積極踐行國家共建富裕先行示范區戰略,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打造“五位一體”的企地融合發展模式。發揮核電清潔能源屬性,建設“零碳未來城”;依托同位素生產推動核醫學行業發展,帶動地方核關聯產業。助力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被譽為“企地共融”的典范。2024年,公司在《新聞聯播》等國家級、省部級媒體宣傳30余次;保密公益宣傳海報獲全國“優秀獎”;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人入選“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三是“五位一體”公眾宣傳,擦亮中國核電國家名片。秦山核電依托豐厚底蘊和國內目前最大的核電科技館,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船黨性教育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核科普教育基地“五位一體”公眾溝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外部宣傳資源,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浙江日報等中央和地方媒體平臺宣傳秦山核電超過40次,投資拍攝的《許你萬家燈火》在央視播出,展現了秦山核電奮力推動新時代核能高質量發展的精神面貌。
實現“五個一流”助力秦山核電成為世界核電行業領跑者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上,秦山核電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傳承發揚“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的秦山經驗,用“五個一流”的業績,讓秦山核電成為世界一流核電企業。
一是打造了一流的核電管理水平。與行業業績指標最優的企業相比,機組非停率、綜合指數滿分機組比例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機組能力因子持續上升,連續六年突破90%,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有公布數據,該業績在全球6臺機組及以上核電基地中位列第一,創造了同類基地安全穩定運行的新紀錄。2023年12月,公司榮獲第二十屆全國質量獎。
二是打造了一流的科研創新水平。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累計擁有專利825項,各類標準91項,包括2項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近些年來,秦山核電在自主研發鈷-60技術、碳-14、釔-90等醫用同位素等領域展現了巨大的科技創新實力。秦山核電生產的工業鈷-60滿足國內70%市場需求、醫用鈷-60滿足國內全部市場需求。2024年4月,國內首批碳-14輻照生產靶件在秦山出爐。這是全球首次利用商用堆輻照生產碳-14同位素,也是國內首次實現碳-14大批量生產,一舉解決我國碳-14供應依賴進口的問題,秦山核電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核貢獻。
三是創造了一流的企業經濟效益。2023年全年營業總收入225.66億元,利潤總額69.67億元,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債務規模持續下降,公司對中核集團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在2024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秦山核電以255.19億元再次登上價值金榜,較去年提升17.09億元,位列核電行業首位。
四是取得了一流的社會價值效益。推動核電關聯產業開發建設,累計投資858億元,繳納稅費約568億元,建設全國最大的同位素生產基地,帶動發展核電關聯企業超100家,年產值超300億元,吸納就業超2萬人。
五是取得了一流的生態環保效益。清潔發電累計減排二氧化碳7.6億噸,相當于植樹造林面積約520個西湖景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核電零碳優勢,助力落實“雙碳”行動。
未來,秦山核電將繼續牢記“強核強國、造福人類”的企業使命,繼續以價值創造為核心驅動力,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建成具有核電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勇做新時代核電領跑者,打造中國的世界一流核電企業。
編輯:劉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