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在荒地中收獲豐饒——記全國政協委員曹曉風

2024年11月25日 11:17  |  作者: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b9417c4ce03aefc1966e(5761116)-20241125105535

曹曉風在吉林省洮南市“光伏+田菁”鹽堿地鹽堿示范田。 馮麗妃 攝

曹曉風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干練的短發,親切的笑容,還是熟悉的那個曹曉風。她的面容里透露著一絲疲憊——這幾個月,曹曉風一直奔波于全國各地查看田菁生長情況。而一直以來,她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中國飼草高質量發展砥礪前行。

“我們今年種田菁終于看到了希望。”曹曉風掰起指頭算著賬,“今年我們在吉林省洮南市田菁示范田種了240畝田菁,一畝地總投資500元到600元,按一畝地2噸鮮草或0.4噸干草的產量計算,每畝地的收入能夠從零收益增長到500元左右,效益非常不錯!”

此前,這片示范田種植過很多作物都沒有收獲。如今,“中科菁6號”不僅種植成功,還獲評“2024中國種子大會張家口青貯玉米種業展示會核心展示區推薦品種”。

做好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

“如果回到25歲,要重新選擇一個研究方向,您會做何選擇?”

在2023年11月舉辦的世界科學家“她”論壇上,當主持人問到曹曉風這個問題,她是這樣回答的:“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的話,我愿意打開更多視角,更多地去關注植物如何與土壤互作、植物如何感知外界光溫變化以適應各種環境……而不是僅僅關注植物遺傳學與生物化學。”

談及選擇,曹曉風說:“我們要做好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而曹曉風的第一次人生選擇,是“我要學什么”。

1984年,曹曉風順利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然而不久她便發現,自己實在不擅長做動物實驗。她說:“我拿著蛤蟆手就抖。比起動物學方向,或許我更適合植物研究。”正因如此,在本科畢業時,曹曉風毅然決然放棄了當時的研究方向,前往閆隆飛先生的實驗室,從事分子生物學方向的研究。

事實證明,曹曉風的選擇是正確的,她在分子生物學方向表現出極大的天賦,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1995年,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曹曉風,得到公派留學機會,去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做訪問學者研究。

一年訪學期即將結束,回國還是留在國外?曹曉風面臨選擇。

當時,選擇繼續留在國外的訪問學者并不在少數。“可內心的原則告訴我,作為國家公派留學,理應報效祖國。”于是公派結束后,曹曉風毅然回到了祖國,開展了科研探索。

1999年起,曹曉風深耕表觀遺傳學領域,她受聘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助理研究員后,通過這一平臺,逐漸在美國科研界嶄露頭角:與Steven Jacbosen研究員一起研究DNA甲基化產生、維持和重新建立甲基化的分子機理,在《Science》《PNAS》《Current Biology》等學術刊物上相繼發表12篇DNA甲基化相關論文。

留下還是回國,選擇再次來臨。

如果留在國外發展,或許前途一片順遂。但在出國訪問、求學的多年間,曹曉風清醒地意識到,“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又一次,曹曉風回到了祖國。

然而,回國后曹曉風卻沒有選擇進入擅長的DNA甲基化領域,而是轉向了當時在我國才剛剛起步的組蛋白甲基化和小分子RNA研究領域。隨后,她結合國內實際情況,以擬南芥和水稻為材料,開創性地解析了植物組蛋白甲基化和小分子RNA對植物生長發育的作用和調控機理,奠定了我國在國際植物表觀遺傳學研究領域的堅實基礎。

問題來了,為什么一位成果豐碩的植物表觀遺傳學工作者,會選擇開拓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呢?

科研創新要永葆探究欲和好奇心

“10年前,我們研究所的李振聲院士給我提了一個建議:‘能不能考慮研究東北的堿土,如果能夠把這樣的土地改造好,對于保障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會有很好的效果。’”正是在李振聲院士的指引下,曹曉風開始意識到,在堿地上種東西,國外基本不研究,因為發達國家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沒人做,能不能做?”也就是從那時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想法在曹曉風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鹽堿地改良這塊“硬骨頭”!

于是,曹曉風踏上了“啃硬骨頭”的征程。

“硬骨頭”要怎么啃?抱著對未知科學領域一探究竟的想法,曹曉風帶領科研團隊開始了漫長而枯燥的篩選耐鹽堿植物工作。經過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合作,曹曉風團隊用了幾年的時間,將800余份植物種質,在重度鹽堿地的大田里依次種下。輪番試驗篩選下,綠肥田菁脫穎而出。鹽堿地排水能力差,經常雨澇積水,但田菁在澇地里泡一個月,仍然生長得很好。

曹曉風邊介紹,邊給記者找出了田菁圖片,“你看,這綠油油,盛開著黃色花朵的就是田菁,它是一種自然生長在熱帶地區和沿海的耐鹽堿、耐酸、耐澇、耐旱的豆科植物,是我國常用的一種綠肥。田菁種下去以后,可以通過根瘤菌進行固氮,所以對土壤的改良有很大的幫助。”照片上,只見郁郁蔥蔥、綠浪滾滾的田菁地長勢整齊、枝葉繁茂。

“近年來,我國大豆嚴重依賴進口。分析深層原因,本質在于我國耕地不足和飼草不足。我想從鹽堿地改良利用、草牧業發展等角度,談談對于我國種業創新政策的幾點看法和建議。”3月25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建立健全種業政策支持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曹曉風言簡意賅地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濃縮進了一個5分鐘的發言。

鹽堿地是我國重要的后備耕地資源,然而鹽堿地的開發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再加上我國西北內陸、東部沿海、東北和青藏高原等地的鹽堿地成因、程度各不相同,無疑對科研攻關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5分鐘”背后,是曹曉風推動科研成果精準落地的探索實踐。

為選育出生產效益更高的田菁品種,數年間曹曉風奔赴海南、東北、山東、新疆等地,不懈進行著鹽堿地生物改良,希望通過努力讓荒地變成沃土,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2021年起,曹曉風帶領科研團隊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將來自海南、廣東、云南、福建等省,以及巴基斯坦、剛果(布)等國家的400余份田菁種質資源,在海南三亞開始了試驗性種植;同一年,曹曉風又將優選出的田菁種質帶到黑龍江、吉林、山東、內蒙古、新疆等地的鹽堿地進行試種。多年育種研發,曹曉風團隊成功選育耐鹽堿、高產新品系“中科菁”系列。“中科菁1號”耐鹽堿、耐澇性突出,配套曹曉風團隊合作研發的包衣劑、固氮菌劑、除草劑等豐產栽培技術,在pH9以上的蘇打鹽堿地,可較好生長,具有植株高大、分枝多、產草量高、蛋白含量高的特性,是新型高蛋白優質飼草的“潛力股”。

談及未來發展,曹曉風說:“我國鹽堿地約15億畝,其中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約5億畝。如何讓荒土變沃土,是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的大事,也是要事。”為此,曹曉風等科學家提出改良與利用理念:植物先行、改土為基、水分保障、微生物調控、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集成。“我們的方案是希望通過種植適宜邊際土地的飼草來改善土壤,通過種養結合使農民增收,實現地力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曹曉風如是說。

如今,在曹曉風團隊及其合作伙伴的努力下,其良種與良法配套同行的田菁種植遍及祖國大地:

在大慶地區松嫩平原,鹽堿化草原羊草-田菁混播改良技術可使土壤理化性質顯著改善、有機質顯著提升,生產力提高超50%;

在通遼市試驗田,田菁-玉米間作模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提升農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新疆,許多養羊戶過去種完小麥后地就閑置了,如今摸索養殖場與小麥-田菁輪作模式,6月播種以來,現在田菁已有兩米多高了……

曹曉風透露,未來,她和她的團隊將利用田菁進一步研究植物與環境互作的科學問題,嘗試解開田菁適應復雜的逆境、并在其中生長的奧秘;探索利用田菁的耐逆基因提高大豆苜蓿的耐逆性;研究如何將合適的野生資源馴化為新型作物、新型飼草……

“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田菁,為鹽堿地的綠色治理獻計獻策。”曹曉風說。

履職從未止步,探索從未停止

如今,在這條充滿挑戰與希望的道路上,曹曉風團隊以堅韌不拔的科研精神,為全方位夯實大糧食安全根基攻堅克難,實現“糧安天下”的美好愿景。

但曹曉風深知,實現這個美好愿景,僅靠一個團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些年來,她充分利用全國政協的協商議政平臺積極建言獻策,以求在更高層面、更廣范圍去推動。

“2022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友誼賓館,看望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談的是‘底氣’‘底線’‘托底’。”曹曉風回憶道,“作為連任兩屆的委員,我更應該沉下身去、走遍鄉野、深入群眾,進行實際調查研究,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交出一份亮眼的履職答卷。”

“秸稈還田在保護生態環境、防治大氣污染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完全禁燒也會導致一些農作物病蟲害加重、農藥使用量增加等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種業科技包括良種、良田和良法的綜合研發和利用。我國在作物產量、品質、抗逆等重要性狀形成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僅有優良種子是不夠的,還需要良田的承載和良法的支撐。”

“科學有效開發黃河灘地和濱海鹽堿地、東北蘇打鹽堿地和西北內陸鹽堿地,構建邊際土地牧草種植技術模式,可以為我國開展大面積邊際土地改造提供示范,逐步在保障糧食安全用地的基礎上,拓寬牧草種植用地空間。”

“近幾年,國際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快速發展。日本、阿根廷、巴西、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有一些產品獲得商業化批準。這些應用態勢充分證實了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引領農業育種發生顛覆性變革的潛力。應盡早正式發布基因編輯動物安全評價指南,并制定和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動物的評審細則,讓基因編輯動物的研發單位對產業化路徑能有清晰的預期。”

……

這些都是曹曉風這些年來基于自身專業通過政協提出的建議。

履職之余,曹曉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對科研的熱愛。作為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她始終清楚自己身上的職責。10多年來,曹曉風一直致力于為女性科技人才的發展發聲。她說:“一個好的組織就相當于娘家,給我們女科技工作者做后盾,從而讓更多年輕女性能夠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曹曉風介紹:“2013年,我們在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成立了女科學家分會,每年組織一次學術年會,而成立這個分會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型學術會議能夠進一步向女性科學家敞開大門。”

同樣,為中小學生做科普也是曹曉風堅持多年的事情。11月6日,曹曉風走進湖南長沙縣第一中學;11月10日,她走進湖南長沙岳麓區第一小學,開展“科學與中國”長沙行暨中國遺傳學學會科學之旅——“遺傳學與我們”科普活動。她用親身經歷向師生們展示了科學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她堅持“從0到1”做科研的創新精神和敢于突破自我、持之以恒的勇氣,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盛大的科普視聽盛宴……曹曉風說:“做這些,都是我的職責所在。我做得還不夠,還需要做更多。”

如今,59歲的曹曉風仍舊在科研一線探索著、耕耘著、收獲著。

編輯:魯雅靜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五月婷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