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評論
提升質量效益推動制造業優質發展
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實現質量和效益的突破是制造業提質增效的關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去十年間,我國制造業質量效益與制造強國的差距逐漸縮小,品牌影響力的增強尤為顯著。我國在消費電子、新能源與儲能、家電制造、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領域已有比較顯著的優勢,在航空航天裝備等領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當前“中國制造”各項指標與制造強國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效益、持續優化產品性能和可靠性依然是我國制造企業亟待攻關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要在重點領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我國已步入工業化后期,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動力。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約束日益增強,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和經濟結構深刻調整對制造業轉型優質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實現質量和效益的突破是制造業提質增效的關鍵。
要組織梳理產業鏈質量圖譜,集中攻克一批質量技術瓶頸。繪制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的工業領域質量圖譜,從質量特性、技術基礎、質量產業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等方面,識別和分析重點領域的關鍵質量問題,形成問題清單,繪制質量圖譜。針對質量問題清單,集中組織實施一批質量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重大質量技術瓶頸。對于重點產品質量問題清單,選擇國際對標標桿,對技術標準、質量特性、質量保證過程等進行比對,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實現重點產品性能、精度、可靠性等關鍵質量指標的比對和提升。
要推動全產業鏈質量協同升級。一是鼓勵支持鏈主企業發揮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質量提升。一方面,遴選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產業鏈供應鏈,開展質量狀況調查,梳理產業鏈供應鏈的質量不一致情況,制定質量協同提升方案。另一方面,發揮鏈主企業帶動引領作用,將上下游企業納入共同的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先進質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產業鏈延伸。二是組建質量技術提升共同體,強化企業質量提升主體地位,共同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協同推進質量設計,試驗檢測、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的研發應用。三是開展產業鏈質量相互協同的合作新模式,通過控股等形式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合作,以產業鏈上下游互補確立供應鏈競爭力,建立一種敢用和愿意用,并促進產品不斷迭代升級的新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質量競爭力。
要強化數智化技術對優質制造的賦能作用。一是推進質量管理數智化,面向中小微企業加大質量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供給。面向重點企業,分場景凝練質量管理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分層次梳理質量管理數字化場景清單,明確關鍵場景的建設要點和實施路徑。二是推進數智化技術與質量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工藝參數優化、先進測量、缺陷檢測、故障診斷等質量技術,賦能質量提升。樹立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質量技術融合的示范標桿,打造平臺解決方案,支撐質量技術水平提升。三是發揮數據增值作用,建立數據底座,通過互聯互通和數據治理建設,實現全過程全鏈條質量數據聯通共享,加強基于數據的模型、算法庫構建,加強數據開發利用。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會副主委)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