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以文旅融合擦亮房山發展“金名片”
——北京房山區政協九屆四次會議聯組討論側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孫金誠 宋寶剛 邢佳璐 洪琳)“房山區應針對國際市場,將旅游形象口號轉向‘情感內涵提煉型’和‘精神內涵提煉型’,打造‘歡迎來到北京的故鄉’特色目的地形象。”
“應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將原本單薄的文物資源整合盤活,構建房山區全域文旅融合的新格局。”
“要探索健身休閑、運動裝備、文創、休閑娛樂等多元化‘體育+文旅+商業’新型運營模式。”
……
作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承載地,北京房山區不僅有壯麗的山水風光,也有豐富的文旅資源。近年來,逐漸崛起為一個國際旅游休閑區。但是,與其他地方相比,房山區文旅產業發展還存在融合度不夠、業態不夠豐富、創新能力弱等現狀,如何進一步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在房山區政協九屆四次會議聯組討論中,引起委員們熱議。
“自然資源獨特豐富,是房山文旅一大優勢。但從目前來看,我們的這一鮮明優勢并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李政委員表示,相關公共服務不給力造成房山區自然風光美景鮮為人知,或是難以轉化為游客的消費要素。
李政建議,邀請專業文旅團隊,結合房山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為房山文旅自然風光游定義一個響亮的主題。同時,組織志愿者搜集整理一批與房山自然風光、景區景點有關的民間傳說,讓自然美景賦予人文色彩。
在吳金梅委員看來,房山區山水相間生態資源特別優異,“三園一城”的歷史資源深厚,京西文化的紅色基因純正,蓄勢待發的區位空間機會巨大。“房山有屬地文化,有在地旅游資源,目前還缺乏把它挖掘開發到極致的精神和想法。”她建議,對房山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做成精品,并進一步研究文化的呈現形式。
“目前房山區文旅產業發展中非遺主題特色不鮮明、文化內涵彰顯不充分等問題凸顯。”黃莉委員認為,目前“非遺”文化被定格為“小眾化”,致使其在文旅產業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被忽視。
黃莉建議,創新挖掘“非遺”文化,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時代感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成區域特色文化品牌。規劃建設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房山非遺文化展示體驗園,推廣民俗“非遺”傳統,提升房山文旅與非遺品牌的知名度。做足非遺文章,延伸文旅產業鏈條,將山區民俗“非遺”文化和非遺傳統小吃引入鄉村旅游。
“深入挖掘和開發琉璃河遺址所代表的西周燕都文化,可以充分帶動房山文旅的深度融合發展。”黃長江委員表示,琉璃河遺址具有獨一無二的文化文物價值,“城之源”是房山北京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琉璃河燕都遺址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黃長江建議,探索文化資源的產業升級路徑,創新發展文物文博衍生產業。做精做強“城之源”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開發“考古+研學+旅游”產品,創新文旅融合的市場化運營模式。
“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加強文物活化利用正在日益成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郭京寧委員表示,數字文旅已成為激發文旅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通過科技手段能達到傳統技術所不能實現的文物活化利用效果。他建議,在保護的前提下加快硬件配套提質升級,提升旅游品質和體驗,高標準建設開放文物的服務體系,打造旅游友好型環境。鼓勵經營主體參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帶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及利用,促進文商旅融合。
與郭京寧委員的觀點相似,王得軍委員也建議,利用科技數字手段,提升互動體驗感,并整合文化資源,推進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此外,他還建議提升周口店遺址核心區外綜合服務設施,構建完善的停車服務體系。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體育與旅游融合,能夠有效促進消費增長、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動產業升級,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途徑。”黎翔委員建議,房山區建議結合城市更新,合理利用騰退廢棄廠房等空間,以大型體育場館改造、運動訓練基地、文化旅游景區為主要載體,打造體育產業聚集區。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策劃開發“體育賽事+大美房山旅游”項目,展示房山的體育文化和旅游資源。
“房山區應當進一步深入挖掘文化旅游消費的巨大潛力,精心打造京西南地區的消費高地,推動房山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李珍委員表示,目前房山區資源整合不夠充分,產品創新缺乏創意和差異化競爭策略。
“建議加強資源整合,打造特色文旅商街區,形成有房山城市品牌影響力的消費新地標。”李珍建議,要探索教育、健康與旅游的結合,強化“大美房山”的區級品牌建設。同時,聚焦京津冀存量客群和國際增量客群,差異化創新文旅產品。
中共房山區委書記陽波表示,將認真總結吸納委員建議,將各類資源向“3+1”歷史文化旅游項目聚焦,打造文化傳承精品項目,擦亮房山歷史文化“金名片”,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好去處,推動擴大消費,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催生新的增長點,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