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關于打造古文化街升級版、拓展版的建議
2007年,古文化街獲評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近年來,古文化街不斷加深津派津韻的文旅主題符號的刻畫,匯集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等26家非遺、老字號店鋪,持續開展非遺項目的常態化活化展示展演。目前,古文化街年客流量峰值高達1300萬人次,但在發展文旅經濟方面,尚有較大開發空間。為此,建議:
一、 促進街區升級,系統打造“最民俗、最天津”文旅IP。一是科技賦能實現靜態街區改造。古文化街缺少以文化創意提升產品附加值的精品理念,傳統與現代融合創新業態偏少。建議引入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系統打造津派城市文化展廳、中華老字號聚集區等,高品質改造街區游賞景觀。二是沉浸體驗打造動態場景游賞。古文化街以商業化、單一性的觀光經濟為主。建議緊扣古街特色推出深度體驗游,重現“走街串巷”胡同商業場景,打造貫通古文化街與鼓樓地區的導覽動線。三是深度呈現“古文化街”之文化底蘊。古街底蘊的文旅樣態相對匱乏。建議立足“最民俗、最天津”主題定位,深度開展古文化街、鼓樓地區歷史人文資源的整體研究,加強文物活化利用與集中展示,豐富津味民俗工藝體驗活動。
二、 完善旅游業態,全面激發古文化街經濟活力。一是實現夜間經濟與文旅服務深度融合。與其它熱門景區相比,津沽古街夜市民情未得到充分展現。建議推出系列夜間文化IP標識,在“五一”“十一”等節日和“媽祖祭典”“天津建衛”等特殊節點的系列夜間文化活動,釋放夜間經濟活力。二是以特色小眾旅游項目吸引文旅消費。古文化街人均消費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建議推出銀發專屬精品游、休閑節會游、網紅打卡游、市民體驗游、青年COS游、少年研學游、文化主題游等小型化、個性化旅游項目,提升特色文化旅游附加值。三是培育中短途“食住行游購娛”新業態。古文化街目前仍以游客即游即走的“半日游”為主。建議建立以京津冀魯城際旅游矩陣為主體的旅游行業聯盟,串聯古文化街與天津其它熱門景點要素,打造集觀光、文娛、體驗、餐飲、購物、住宿為一體的2—3天中短途精品旅游線路。
三、 推動“津門古韻”雙區聯動,實現文化街區協同發展。一是打造老城廂聯動精品線路。古文化街商貿區、鼓樓商業街連片區特色尚未凸顯。制定并深化《天津鼓樓—古文化街片區整體提升改造規劃》,以“津門古韻”為主題,打造傳統文化商旅線路,通過主題一致、各有側重的發展定位進行“一體化”宣傳,實現協同發展。二是實現景區交通聯通。建議增加天橋、縮減單向車道等,打造“慢行優先”的開放休閑街區。利用仿古鐺鐺車等公共交通資源,完善連通老城廂地區的交通接駁系統。三是加快政府統籌與市場轉化。加強規劃,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力量,將古文化街、鼓樓雙區文旅發展納入招商工作之中,加快雙區文旅資源市場轉化開發。
(發言人系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
課題組成員:宋楊、馮寬、夏冬、傅鋼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