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民政協報·福建省政協融媒體中心>頭條
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福建省政協2024年履職工作綜述
2024年11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
京閩政協共同簽署搭建平臺助力兩地科技交流框架協議
第七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舉行
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
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
時間,是奮進者前行的刻度。
站在過去與未來接續的交會點上回望,2024年,很不平凡。
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邁進之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的喜慶之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的欣喜之年,亦是十三屆福建省政協打造“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的開局之年。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句古語強調,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省份,福建的改革創新之路該如何接續?
從林改、醫改,到科技特派員制度,再到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建設……八閩大地,乘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東風,吹響了勇立創新潮頭的奮進號角。
同心向黨,同頻共振。福建省政協又該如何聚焦全省中心任務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把握大勢抓大事,守正創新擔使命?
“我們不僅要在為閩協商第一線、為民服務最前沿發聲發力,還要在為改革發展建言、為民生福祉獻策上用情用力。”果敢的答案,源自對政協工作的準確把握。2024年初,福建省政協創新提出,打造“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既有利于突顯地方政協圍繞中心履職建言的定位和優勢,又能有效拓展“人民政協為人民”的作為空間。
38項重點協商活動、1500多個省市縣委員聯系點、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80個……從“立柱架梁”、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全面推進,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福建全省政協向新而行、提質奮進,合力打造“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了“省市共建、多級聯動、特色明顯、融合賦能”的工作新格局,讓擔當作為的政協力量在八閩激蕩!
——編者
時代出新卷,揮筆起宏圖,奮進變實景。
這一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軍號角,賦予了人民政協為改革創新添助力、增合力的重大政治責任。
這一年,全國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了強大合力。
這一年,時值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新福建宏偉藍圖1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對新時代新征程福建發展方位再標定、使命任務再強化、實踐要求再豐富,為全省政協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再上臺階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不竭動力。
“改革創新是政協事業的永恒主題,決定著政協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勝。我們要始終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以提質增效作為檢驗和衡量創新的標準。創新不畏難、不避雜、不嫌小。唯有如此,人民政協事業方能動力充足、活力充沛,長盛不衰。”福建省政協主席滕佳材擲地有聲地說。
宏大的時代背景,壯闊的歷史征程,是福建省政協創新開展履職的原動力和主旋律。一年來,省政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福建省委領導和全國政協指導下,緊密圍繞中心,積極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作出了積極貢獻。
把握方向性:
堅持黨的領導,筑牢思想根基
開局履新,氣象更新。
“以什么樣的狀態開局?以什么樣的勁頭起跑?”
2024年1月16日,福建省政協召開元旦過后的第一次黨組(擴大)會議,省政協黨組發出了省政協新一年工作的履職首問。
回應這個問題,省政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旗幟鮮明講政治,理直氣壯抓黨建,進而把準政協之位、提升政協之能、展現政協之為,新一屆省政協工作高點起步、精彩開局。
一年間,健全完善省政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工作機制,制定貫徹落實舉措30條,配合省委開展“推動解決市縣政協工作和建設中存在薄弱問題”專項檢查;充分發揮省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制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34條,并聚力打造出“凝心向黨·協力同行”黨建品牌,創新“黨建﹢”新模式,帶動各專委會分黨組創新打造“一委一品”“一委多品”,形成了“黨建紅·生態美”“協商為民·同心向黨”“黨建引領·同心筑夢”等一體發力的品牌矩陣,以黨建之功全面激發履職之效。
與此同時,以學為基,以學為重。在緊跟緊隨中學思貫通,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做到組織學習“第一時間”、謀劃工作“第一步驟”、落實任務“第一要求”,示范帶動廣大委員和機關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行動上的堅決;在對標對表中知行合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組織開展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學習教育30多場,切實把“富礦”轉化為履職為民的生動實踐。同時,持續完善“五學聯動”機制,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理論學習體系,不斷推動學思結合、學悟交融、學踐相促。
把握全局性:
緊緊圍繞中心,協商聚勢發力
“你知道嗎?在福建莆田,雙馳實業的‘識足鳥’測量儀可在15秒內獲取54項足部數據。”
“可以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產業,只有不積極創新的產業。”
……
這是福建省政協2024年度第一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現場。當天,省委書記周祖翼與委員們面對面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重點產業集群”議題,共話新型工業發展之道、共探產業集群壯大之路,全程“新”潮澎湃,建言不斷。
“既要當好‘主攻’,還要做好‘助攻’。”“‘走近’更需‘走進’,‘沉入’更需‘深入’。”……在眾多省政協人的履職感慨中,一年間,省政協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作為開展工作的鮮明主線,把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作為履職的主攻方向,以打造“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為總抓手,堅持向中心工作聚勢發力。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協商議政。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緊扣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科技創新引領、重點流域保護與開發等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課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頻率調研協商。組織福建省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以科技創新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赴江蘇學習考察,與北京市政協簽署搭建平臺助力京閩科技交流框架協議,助力推動一批項目合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建言資政。緊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召開“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省長趙龍與各界人士共謀良方、共商良策,相關意見建議被《福建省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方案(2024-2028年)》吸納采納。開展健全共同促進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機制專題協商,組織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等重點調研、提案協商,并圍繞海洋文化、文旅經濟、社科強省建設等開展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廣建有用之言、勤做有益之事。
圍繞兩岸融合發展務實獻計出力。立足福建特殊區位和重大使命,聚焦閩臺農業融合、高等職業教育、在閩臺青就業創業等議題深入議政,帶動市縣政協同步開展68個子課題協商調研,各界人士聯合發力,臺灣同胞廣泛參與,省委融合發展工作專班逐項研究對策建議,提出落實舉措,積極助推閩臺社會、經濟和情感深度融合,更好服務祖國統一大業。
據統計,一年來,委員參加履職活動4500多人次,完成重點協商活動38項,召開調研協商座談350多場,《人民政協報》專題報道69篇,共匯集各類意見建議1700多條,一大批意見建議就此轉化為黨政決策施策的有力舉措,政協智慧力量在新福建壯美畫卷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把握實效性:
聚焦民之所盼,助力民生福祉
滄海滔滔,民生不息。
中國式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應有之義。
“人民政協工作的主體是委員,而委員的身后是人民。”一年來,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向民而行”踐初心,福建省政協勤勉履職的腳步未曾停歇——
盡政協之責,堅持聽民意訪民情、言為民所建。省政協發揮信息“直通車”作用,向全國政協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636件,其中民生問題信息890件。針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短板弱項、體育衛生融合的難點堵點、文旅消費升級的掣肘因素,立案民生類提案266件,推動提案“金點子”結出改善民生的“金果子”。
展政協之長,堅持紓民困解民憂、策為民所獻。開展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點題協商“十百千”專項活動,從監督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到進一步推動無陪護醫院建設,從推進長者食堂建設、電動車充電樁安置到農貿市場改造,精心選題、精準答題,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80個,經驗做法入選省改革優秀案例,為出臺“福見康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若干措施提供助力。強化政協民主監督與紀委專責監督貫通協同,265名委員參與省紀委監委的“點題整治”,圍繞中小學食品安全、個體醫療機構執業行為等民生問題開展監督,努力做到絕不缺位、絕不失責。
傾政協之力,堅持惠民生暖民心、力為民所出。扎實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聯合舉辦“千村萬品”展等系列活動,發揮51個省政協委員聯系點和1500多個市縣委員聯系點作用,開展活動3500多場,參與群眾7.6萬人次,推動解決群眾關心關切問題2800多個,引導委員當好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努力把委員作業寫進群眾心坎里。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開展“書香政協·文脈流芳”“海峽健康節”等惠民服務和公益活動150多場,把人民政協為人民鐫刻于心、落實于行。
“政協的叔叔阿姨們幫我們實現了好多個心愿。”不久前,在省政協“福行八閩·愛心助學”活動現場,古田縣嶺里小學不少領到書包、籃球、鞋子的孩子們仰著頭開心地說。
把握重要性:
緊扣中心環節,匯聚團結力量
“來政協,我感覺像回了家!”這是2024年福建省政協創新開展“讓政協走進臺胞 讓臺胞走進政協”專項活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當前,全省政協委員與臺胞已結對2168對,真正以政協走進臺胞之“勤”,促臺胞走進政協之“行”,推動兩岸同胞情感交融、心靈契合。
“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放眼八閩大地,習近平總書記的一遍遍囑托,猶在耳畔。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這一年,省政協發揮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廣搭平臺增共識、廣建載體強認同,不斷擴大凝心聚力“朋友圈”,畫大共促發展“同心圓”。
注重深化黨派團體共識。完善主席會議成員分工聯系、專委會對口聯系省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制度,密切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絡聯誼,不斷織密聯誼交友情感紐帶。
注重廣聚港澳臺僑共識。聯合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共同舉辦第七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持續舉辦“走進政協·臺灣青年說”、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論壇,組團走訪愛國愛港愛澳社團,召開“深珠座談會”,舉辦港澳臺大學生走朱子之路研習營,助力閩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完成合作項目8項、新對接11項,組織港澳委員團結閩籍鄉親大力擁護“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全力護航“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并首次組團赴非洲、大洋洲進行友好訪問,助力“一帶一路”更高水平互利共贏。
注重擴大社會各界共識。組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為主題的委員視察,開展重點提案督辦宗教及民間信仰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支持舉辦兩岸民間宮廟續緣、僑僧文化交流等活動,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打造示范性委員聯系點,深入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引導委員正面發聲、正向發力,促進聯系一界、團結一片、引領一方。同時,精心策劃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主題宣傳,隆重舉辦紀念嚴復誕辰170周年活動、“大道同行·共襄偉業”主題書畫展,建強全省政協新媒體矩陣,重點媒體報道省政協履職新聞1200余次,其中《人民政協報》報道213篇,展現全省政協事業一致性與多樣性相依相存、相得益彰,百舸爭流、力爭上游的良好局面。
把握關鍵性:
秉承守正創新,強化提質增效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創新無界,創新不止。
一年間,福建省政協堅持把崇尚創新、勇于創新融入政協各項工作,以政協的創新構建創新的政協——
謀創新之舉,著力深化制度創新。持續推進制度“立改廢”工作,制定修訂完善委員知情明政、加強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等28項制度規定,以制度化的工作、規范化的機制、程序化的運行,務實高效完成年度六大類138項任務。探索專題協商全鏈條創新,完善協商活動質量第三方評價,全周期專項民主監督經驗做法被中央改革辦推廣。
為創新之事,著力深化實踐創新。經常性工作更加有效,加強提案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開展非重點提案辦理協商,高質量完成全國政協委托課題和省社科基金政協專項課題研究,強化社情民意信息選題研判會商、審編報工作,新聞宣傳、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全國政協有關會議作典型發言。委員服務管理更加有力,探索委員“結對互動”履職新模式,支持委員跨專委會、跨界別履職,注重發揮“老委員專家組”傳幫帶作用,全體委員履職平均得分比2023年提高30分,涌現出60名履職優秀委員,委員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協機關運轉更加有序,以創建模范機關先進單位和全國文明單位為抓手,建立重點工作協調機制,深化機關青年理論學習提升工程,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機關干部隊伍。
顯創新之效,著力深化協同創新。與全國政協相關專門委員會合作,圍繞推動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議題開展協同調研,變配合調研為共同調研;健全聯系指導市縣政協工作機制,召開全省市縣政協主席工作座談會,聯動市縣政協協商調研150多場,聯合創新建立參政議政“133”工作機制,推出“海峽號·政協主席談創新”短視頻報道73期,制定全國首個“政協委員河長”民主監督省級地方標準,省市縣2000多名委員河長共同參與巡河護河,形成三級政協資源共享、隊伍共建、工作共推的良好態勢。
“躬逢盛世,這是屬于我們的時與勢;征途路遙,這是屬于我們的任與責!2025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和在福建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乘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之勢,胸懷‘國之大者’,牢記‘省之要事’,心系‘民之關切’,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福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滕佳材如是說。
編輯: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