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民政協報·福建省政協融媒體中心>委員故事
王長平:用“數字”履職的數學家
王長平: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校長
“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怎樣建設這樣的大學?時至今日,這個答案已逐漸清晰,那就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
熱情洋溢,卻又冷靜平和,對高等教育發展有著犀利的思維且頗具創新性,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對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校長王長平的第一印象。但隨著此次采訪,進一步走進他的“領域”才發現,他的視野遠不限于此。
從16歲開始深度接觸數學到如今深耕精研,從一個年輕教員走到培德育才的學者,王長平可謂一輩子都在與數學打交道。小至亞原子世界的電子舞蹈,大到鳳凰星云的運動華爾茲,近觀人體曼妙的黃金分割,遠思笛卡爾浪漫的心形函數……
這是數學的承載力,亦是其在王長平眼中的魅力。“簡單至極的幾個符號,卻能描繪自然萬物隱藏的規律。”他認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基礎學科,許多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里面很多規律性的東西,實際上都可以用數學來作為表達和推理。
“把事實‘算’清楚,干事就會順暢。”今年,歷時數月,從福州大學到廈門大學再到多地高校,王長平深入福建全省調研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隨身攜帶的兩冊筆記本被他記滿了各式各樣的數據,他在調研中欣喜地發現,原來數學在政協委員履職實踐中同樣受用。
通過“數字”調研,再通過調研總結,王長平就此兼得調查研究的“法寶”。“兩會”期間,他以調研為先,用事實說話,提交了《關于支持推動新發展階段福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還聯名謝資清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強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提案》,聯名陳松蹊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強“統計學”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工作的提案》。
“委員履職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是經典與優雅的碰撞,也是理性與美感的交織,更是現實與思維的共鳴。”他不禁如是感慨。
“這是黨和國家賦予我的一份榮譽和責任,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我深刻感悟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諦。”“從全國層面思考問題,牢記‘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八個沉甸甸的字,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而作為一名新任全國政協委員,幾天的上會時間,讓王長平至今回憶起來,仍有說不完的觸動。
最令他難忘的是,在春意盎然的人民大會堂前,他與十多名數學家三三兩兩聚頭討論,大家對各類現象看得透、對存在問題思得深,紛紛對“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話題提出了更深的理解。
“每一位委員的專業各不相同,大家跳出各自視野的局限,現場碰撞出許多有價值的‘火花’,讓我受益良多。”王長平的言語間流露著激動。
其中,他最為關切的話題便是高等教育發展。“當下,由于歷史及客觀原因,同黨中央賦予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使命、新需求相比,福建高等教育水平仍然不高,還存在高等教育結構不優、實力不強等問題。”王長平深感擔憂。
他介紹了自己的調研數據,“全省現有高校89所,居全國第15位;本科院校39所,占全省高校總數的43.82%,居全國第18位。僅有廈門大學、福州大學2所本科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入選高校數量在東部11省市中排第9位。”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王長平提出了進一步支持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支持擴大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支持提升高校創新服務能力等建議,并具體闡釋。
育人者,必先育己。王長平的話語淡淡的,即便說到激動之處,聲調也不會過高,語氣也不會太過激烈,總比別人冷靜那么幾分。
但在平淡與冷靜背后,卻能讓人輕易讀出知識分子特有的濃烈——那兒有對教育的熱愛,對履職的熱情,還有希冀祖國強大的熱盼。
編輯: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