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科技賦能讓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陜西省政協全會聚焦文化保護與發展
本報訊(記者 路強)近年來,陜西省依托深厚的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推動文化保護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陜西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省級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再次聚焦文化保護發展,呼吁借助科技力量,讓文化向“新”而行,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
“當前文旅產業涌現出一批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與新模式,但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數字化文化產業整體規模不大、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水平較低等問題。”民進陜西省委會建議,依托陜西現有文化旅游資源及素材基礎,統籌文化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建設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安全可信的陜西文化旅游數字資源服務及應用體系。強化科技在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文化會展等傳統文化行業中的應用,提升陜西文化數據可視化內容制作與傳播能力,推動傳統文旅行業轉型升級。深入挖掘有價值有潛力的文化符號、文化地標,以內容生產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數字文化IP品牌。
“秦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戲曲劇種,秦腔檔案體系建設是其傳承保護的根本。”民盟陜西省委會建議,加快秦腔藝術檔案數字化體系建設,要全面摸清秦腔藝術檔案底數,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秦腔藝術檔案的收集、整理并分類鑒別,建立臺賬。制定秦腔藝術成果保護數字化管理機制,建立秦腔藝術檔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強成果保護。加強秦腔藝術成果保護的新技術應用,利用AI影像修復技術自動檢測和修復經典秦腔影像資料,解決其影像模糊、畫面抖動、噪聲等問題,通過秦腔藝術數字化為研究、教育和藝術創作提供基礎。
“由于宣傳普及工作不足,展示場景不夠豐富,導致眾多游客不了解陜西青銅器,缺乏對青銅器文化的價值認知。”省政協委員何瑛呼吁,以數字化技術打造陜西青銅器主題文旅新場景。通過數字化技術復刻館藏青銅器文物,依托“VR”“AR”等技術打造青銅器數字博物館,方便游客以足不出戶的方式在線游覽,沉浸式感受青銅器歷史印記和文化精髓。將各類青銅器藏品資源以數字化形式向廣大受眾開放,通過在線展覽、虛擬導覽、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吸引公眾深入了解青銅器寶庫,激發群眾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