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推進教學實踐讓科技成果有更大用武之地
——河北省委書記與委員共商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大計
“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很有針對性,有關部門要認真梳理吸納轉化,加強和改進工作。”1月14日晚上,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來到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教育組、科技組聯組討論現場,與委員們共同交流如何更好發揮教育和科技創新作用,推進河北高質量發展。省政協主席張國華參加討論。
“高校要瞄準河北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王俊華委員率先發言。她說,高校科研人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建議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創新人才引育、管理、評價機制,賦予領軍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權。
劉兵委員說,當前,省內高校對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支撐力需要提升,科技創新潛能還沒有充分釋放。他呼吁,推進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在高校密集的城市加快政校企合作,共建高等研究院或產業實驗室,打造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讓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
“培育創新拔尖人才要立足于早。”宋偉委員建議,聘請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深教授深入中小學校園授課講學,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助力早期人才啟蒙與培養。同時,開展科學家講科普活動,邀請科學家走進校園分享科研故事、前沿學科知識及科學精神,點燃學生科學夢想。
“加快建設一流高校,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倪岳峰說,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廣泛開展創新大賽和職業技能競賽,切實增強學生信心,努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高校傾向于原始創新,企業追求研發效用比。”徐達委員說,高校、企業圍繞科技創新有不同的價值追求,建議建立以應用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為導向的研究聯合體,組織省內高校優勢研究團隊和學術資源,面向企業現實技術需求和產品研發服務,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展研究合作,提高產學研組織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圍繞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王守閣委員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過政府搭建信息溝通橋梁,引導企業和高校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甚至多個企業和多個高校之間,開展科研合作和課題研究,打造越來越完善的產業鏈生態。
倪岳峰說,要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大力吸引京津創新資源要素,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健全科技成果權威性評價、競爭性評價和成果轉化競價機制,推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產業化。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引導企業提升創新意識,加強科技研發,提升市場競爭力。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郝玉龍、張偉、徐慧明委員,分別從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新型再制造產業、推動零碳園區建設落地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聽了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倪岳峰說,2024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令人鼓舞的可喜變化,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希望大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部署,繼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心聚力把河北建設好,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