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委員好聲音
泰州市高港區政協委員吳斌:守好安全監管最后一道“防線”
人民政協網泰州1月7日電(記者劉乙潼 易欣 賴仁杰)“目前,高新區作為經濟發展的集聚區,商貿服務業較為繁榮,區域內存在大量的社會面小場所。因此,應加強基層安全隊伍建設,守好安全監管最后一道‘防線’。”1月7日,在政協泰州市高港區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泰州市高港區政協委員吳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社會面小場所消防設施、防火分隔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災隱患,加之上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安全意識不強、管理能力弱,極易發生亡人火災事故。”吳斌說。
他建議,一是加強基層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建立科學的“問責預警”機制,完善基層應急、消防管理組織體系、責任體系、保障體系,將“事后問責”轉向“事前預警”“事中跟蹤”。同時,將應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通過“網格化”管理整合黨員干部、積極分子、志愿者、專業人員等,實現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消防管理,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二是聚焦關鍵重點提高排查整治質效。建立“一戶一檔”制度,將街道、園區等錄入監管系統,動態監管。全面辨識安全風險,采取“賦色管理”。比如,紅色場所(高風險)每月自動生成檢查單并開展隱患排查,橙色場所(有火災隱患)、綠色場所(無火災隱患)每半年開展1次隱患排查。并明確專項監管部門、行業監管部門,避免監管盲區。
三是利用安全科技賦能安全監管創新。通過運用物聯網、AI智能識別隱患等監測預警新技術,結合“紅色”“橙色”小場所領域類別,建立智慧安全管理系統,打造區、園區(鎮街)、社區以及相關行業監管部門的預警“叫應”機制,實現全方位、一體化綜合監管。通過運用短信、電話、系統預警提示等方式“第一時間”將報警信息傳達到戶、到人。
編輯:薛海春